什么是穴位?

中医认为经络,经络是人体全身气血运行的通络,经络与体表交会之处就是经穴所在。内脏若有疾病,在身体表面的相关部位就会有所表现,呈现出异状。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等。
《黄帝内经》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到现代已发展到361个穴名,670个穴位。经穴分布于十四经的循环路线上,所以与经脉的关系密切,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根据不同的经脉名称,可分为手太阴经穴、手阳明经穴、足阳明经穴、足太阴经穴、手少阴经穴、手太阳经穴、足太阳经穴、足少阴经穴、手厥阴经穴、手少阳经穴、足少阳经穴、足厥阴经穴、任脉穴、督脉穴。除任脉穴、督脉穴为单穴外,其余十二经脉上的经穴均为两侧各一。称为双穴。经穴具有一定的主治规律,每个经穴均可治疗其所在部位和相邻部位的疾病和症状。表里两经的经穴可相互治疗对应经脉的病症;手三阴经穴多治胸部病,足三阳经穴可治腹部病,手三阳经穴可治头面、五官病,足三阴经穴可治胸腹、背腰、头面、五官病。
以基本经穴卫中心,仔细查看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状态,才能真正找出患者的经穴。人体机能异常,就会反应在有关经穴上,因此经穴疗法非常有效。
2019-03-17
穴位正确的名称来是叫腧穴,就是一个月字旁一个俞,这是正确的叫法,这个输就相当于是一个运输的意思。穴就是空隙的意思,实际上这个穴位是位于经络上,它的作用就是运行人体的气血,起这样的作用,我们通过人体的穴位,可以了解人体的一些病情,而且通过穴位可以用一些药物或者是针灸,来治疗各种疾病。像大家平常知道的冬病夏治三伏贴,就是通过穴位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般的这种穴位贴,都是用一些气味比较厚重的药物,放到贴剂里面,通过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022-06-20
mcxzy 阅读 55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3:52: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穴位:医学上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也叫穴、穴道。在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中已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迨至宋代,王...

  • 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特定部位的点,这些点通常被视为能量流动的关键节点。它们是人体气血聚集和交汇的地方,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疼痛或促进健康的目的。穴位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关于穴位的详细解释:1. 穴位的定义:在中医理论中,穴位是体表特定部位的点,这些点...

  • 穴位是指神经末梢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

  • 穴位学名为“腧穴”,是医学上指人体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古代文献中,它还被称为“穴”、“穴道”、“孔穴”、“气穴”、“气府”、“节”、“会”、“气穴”等。《黄帝内经》中描述,腧穴是“脉气所发”,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是与深部组织器官...

  •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分,具体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所以针灸、按摩穴位,通过调理人体的气机,起到治疗作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