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和经筋以及筋络应该怎样来区别和对应调理

  经络是气流通的通道,(纵行脉络为经,经以下网络全身之脉络为络脉),筋是肌腱肌肉走行之处,経筋为经络灌注或并行的肌腱肌肉(内含血管),经筋联络四肢百骸
  何为经筋
  明.张介宾提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虽经筋所盛之处,则唯四肢溪谷之间为最,以筋会于节也。筋属木,其华在爪,故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而后盛于辅骨,结于肘腕,系于关节,联于肌肉,上于颈项,终于头面,此人身经筋之大略也。”

  功能:络缀形体,著藏经络、通行气血,沟通上下、内外,应天序、护脏腑,联属关节,主司运动。体现生命体正常生理功能活动。

  经筋是庞大的软组织结构平衡体,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一个大系统。经筋内著藏经络、神经、血管、淋巴等系统(经筋系统内部是一个大循环,由多系活性的、协控的微循环系统所组合成的大系统。与骨骼系统、脏腑器官等形成人体有机活性态整体巨系统结构。);其功能运作良好,身体就能保持健康。
  经筋病理基础
  经筋病理基础主要论述经筋性结构受创或慢性劳损后,经筋性组织保护性挛缩、扭转、牵拉或位移,或失去平衡时,经筋性组织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挤压、挛缩、积聚、粘连、瘢痕等病理性改变;迫使经筋性内循环系统产生阻碍,致筋路受阻、气血瘀滞、营养不良、神经传导不畅及紊乱,形成恶性循环,是导致临床各类经筋性病症的主要因素。
  古人有云:“有诸内,必行于外”、“病藏于内,证形于外”。薛己《正体类要。序》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说明形体内外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连系,相互协调;在病理上是相互转变,互以影响。经筋性病症会影响内脏功能活动,内脏病变也会反应到体表经筋之上。这就是筋性内脏病产生的重要机制。治病也分外治法和内治法,内服外用务求达到全面治疗目的。
  病因病机
  内因:筋障→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
  外因:外感、劳损伤→风寒湿邪经筋扭错
  产生致痛基础:“津液涩渗”、“迫切而为沬”,“排分肉、肉裂而痛”
  编辑摘要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中国文化、中医

  总结:气功修炼是调理经络气血使之充实旺盛的最佳途径,经筋调理靠运动
  帮助 提意见 经筋病理基础2011-01-08
一回事吧2011-01-05
说得好2011-01-18
mcxzy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5-04-17 09:53: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筋络定义 筋络,通常也称作筋膜、经筋,是连接人体各个关节、肌肉、脏腑等部位的纤维组织。这些纤维组织构成了人体的深层结构,不仅支撑着身体的形态,还担负着传递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等重要任务。筋络系统包括多条经脉和络脉,与经络系统中的经络相互关联,共同维持人体的内外平衡。二、筋络的功能 筋络的...

  • 6条经络,分别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它们在腿部有着各自相应的穴位。常用的腿部穴位包括膝眼穴、血海穴、足三里、百里穴、委中穴、三阴交、阳陵泉、复溜穴、解溪穴、阴陵泉、阴谷穴、梁丘穴和承山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

  • 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黄道日历的经络:安机器、织布、收蚕、...

  • 在人体的神秘经络系统中,经筋如同一根根精细的导线,它们不仅维系着肢体的运动,更与各种病症有着紧密的联系。让我们一起探索经筋的奇妙路线,领略它们在疾病世界中的独特角色。足太阳经筋,犹如一道炽热的光束,起始于小趾,向上延伸,触及膝、踝、足外侧,进而影响肩、颈和头部。足跟的肿痛是它常见的警告...

  • 经络不通,疾病也就随之跟来了。经络覆盖了我们全身,就像血管一样,遍布全身。很多疾病都与经络有关系,若人的经络不通,该怎么调理呢?1、保持经络通畅的方法第一、多吃蒿子杆、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气活血作用的食物。也可以服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中成药进行调节...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