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疏风解表清热类 合谷—复溜

【单穴功用】
合谷,又名虎口、含口、合骨。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因其穴居大指、次指歧骨之间的凹陷处如同山谷,而得名合谷。又因穴在拇指虎口两骨之间,故又名虎口。本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脉所过,为本经原穴,又是四总穴之一。原穴与三焦有着密切关系,它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关系着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是增强整体功能的要穴。具有通经活络、行气开窍、疏风解表、清热退热、清泄肺气、通降肠胃、镇静安神之功。用于治疗伤风感冒、时行感冒、头痛、目赤肿痛、牙痛、牙关紧闭、口眼 斜、神志失常、经闭、痛经、手指挛急、风疹块(荨麻疹)。

复溜,又名复白、伏白、外命、冒阳。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为足少阴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行,为经金穴,金能生水,又是本经母穴。肾为先天之本,内藏真阴真阳。本穴功专温补先天之气,即滋肾以润燥、温肾以回阳救逆、促气化、调玄府、利水湿、消水肿之功。用于治疗伤寒六脉俱无、热病汗不出、汗出不止、盗汗、水肿、腹胀、肠鸣、泻泄、消渴、遗精、善怒多言、舌卷难言、气滞腰痛、足痿。
【伍用功能】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原穴,有疏风解表、清热退热、通降肠胃、镇痛安神之功;
复溜为足少阴肾经腧穴、经穴,据"经主喘咳寒热"之理,有滋肾润燥、回阳救逆、利水消肿之功。
二穴伍用,既能止汗,又能发汗。欲发其汗,泻合谷、补复溜。合谷属阳,清轻走表,泻之以通经络,疏风散邪,托邪外出,随汗出而解;复溜属阴,补之以滋肾回阳,启闭开窍,扶正驱邪。二穴相合,一阴一阳,一补一泻,发汗解表益彰。欲止汗出,补合谷、泻复溜。汗出不止的原因甚多,有气虚、阳虚、血虚、痰阻、伤湿种种。补合谷、泻复溜是指阳虚湿盛所致之汗出不止。
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原穴与三焦有密切关系,它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关系着人体的气化功能,补合谷则可增强人体的气化功能,而达实腠理、固毛窍、止汗出之功,复溜为经金之穴,泻之能宣肺降气、通调水道、利水湿、消水肿。二穴相伍,一补一泻,一固一利,扶正驱邪,止汗益彰。

【主治】
1.伤寒表不解、无汗、身痛等症。
2.汗出不止诸症。
【操作法】
合谷:①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拇指尖到达之处是穴;②拇、示两指并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③拇、示两指张开,当虎口与第1、2掌骨接合部连线的中点。直刺0.5 1.2寸。
复溜:正坐或仰卧,先取太溪,于其直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直刺0.5 1寸。
【经验】
合谷—复溜伍用,出自《兰江赋》:"无汗更将合谷补,复溜穴泻好施针,倘若汗多流不绝,合谷收补效如神。"《针灸大成》:"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玉龙歌》:"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原穴,有疏风解表,清热退热之功;复溜为足少阴肾经腧穴、经穴,按"经主咳嗽寒热"之理,有滋肾润燥,回阳救逆,促气化,调玄腑之效。二穴伍用,既能发汗,又能止汗。合谷属阳,清轻走表,泻之以通经络,疏风散邪,托邪外出,随汗出而解;复溜属阴,补之以滋肾回阳,启闭开窍,扶正祛邪。二穴相合,一阴一阳,一补一泻,发汗解表,对伤寒表不解,无汗身痛等症,以及汗出不止诸症多有良效。
感冒病案
张某,女,27岁,农民。1959年6月3日初诊。
主诉:恶寒发热,头痛1天。
病史:患者1日前,夜卧不慎,感受风寒,遂有恶寒发热,头痛欲裂,身痛无汗,烦躁不安,啼哭不已。
查体:痛苦面容,神倦,体温38.9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诊断:感冒,风寒外袭型。
治则:散寒解表,发汗退热。
处方:合谷、复溜。
操作:合谷穴直刺1.2寸,施以泻法,留针半小时,留针过程中每隔10分钟施手法1次。当行针10分钟后,患者额头、鼻尖汗出,热退身爽,头痛已除,查体温37.8 。起针后,嘱回家静养。翌日随访,患者已下地劳动。
2022-05-20
mcxzy 阅读 60 次 更新于 2024-10-05 21:47: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