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是什么意思?通常的表现都有哪些?

气滞血瘀,是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证候之一,是人体诸多疾病的病因病机所在。气滞血瘀指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气行不畅,无法行血,则血停而瘀生。气滞、血瘀互为因果,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气滞。多由情志郁结或跌仆闪挫而致。气滞血瘀多因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致血瘀。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气的疏泄作用在气机调畅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气滞血瘀多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临床上多见胸胁胀满疼痛,瘕聚、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等表现。

气滞可根据临床解剖结构分为:肾间气滞:指人突然受惊吓,或肾脏虚损,导致命门火弱,人体无法炼精化气,致使任督二脉、十二经脉循行不畅,造成的气滞,常表现为水湿阻滞。膈间气滞:指因心、肝、胃、小肠、大肠等出现了问题,或因缺少运动,造成了横膈肌功能低下,运作节律失常,气脉不通,进而气滞,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纳差、排便困难等症状。心肺气滞:指心肺功能不全,导致自然之气与身体内部之气交换运作受阻,造成气滞,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通气或换气障碍。

血瘀又分为气瘀、炁瘀、心瘀、寒瘀、湿瘀、痰瘀、物瘀、思瘀。气淤多因心智问题,时常生气,造成了经络堵塞,导致血流不畅,常表现为精神状态差,无精打采。心瘀:一个人心机深沉,心机重,心中郁结,结果会导致经络堵塞,气血不畅,造成血瘀。心主神,多表现为神志不清、神志模糊。寒瘀:因受寒而导致的气血不至,气滞血瘀。多表现为寒气淤积、手脚冰冷、面色苍白。

2020-07-17
气滞血瘀是指气机阻滞和血液瘀阻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可以因为气机阻滞而引起血瘀,也可以因为瘀血阻滞引起气机阻滞,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在临床中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以及胸胁疼痛,情绪易怒,女人可见月经不调以及痛经闭经,舌质是暗红的,或者可以见到瘀斑。2020-07-18
气滞血瘀是气道不通造成呼吸不顺畅,血液循环不好造成血液流动缓慢,淤阻。通常的表现有嘴唇发紫,印堂发黑,头晕头痛,身体乏力,面色无光。2020-07-18
就是体内有淤血,通常表现在皮肤变面发青发紫。当血不通畅积聚时,会在皮肤表面留下青色或紫色印记,用热毛巾敷一下就可以缓解了。2020-07-18
一个中医名词,就是气血不畅。淤则不通,不通就痛,一般表现某一个部分的胀疼。2020-07-17
气滞血瘀,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气机不畅血行瘀阻引起的病症 ,主要表现:疲乏无力,活动后气短,嗜睡懒言,易汗出,面色少华,舌淡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或涩。2020-07-18
气滞血瘀通常是由气息不顺所导致的血行瘀阻,主要表现有易怒心烦,有时还会头晕,经前一两日或是经期小腹胀痛等,如果出现这种状况,还是及时就医。2020-07-18
属于中医对于一种人体体质的描述。可能会存在的表现是头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意思。还有就是舌头有瘀点瘀斑的现象。2020-07-18
“气滞血瘀大多是因患者忧思过度,或者久坐少动,致肝脾失调,气机淤滞,不能畅达,气滞而血瘀,通降失常,气血瘀滞,气滞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内生,或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及脾胃,湿热阻滞脾胃气机,气滞而血瘀,或因外感风寒,暑热湿邪,寒凝气滞,经络受阻,不通则痛,寒邪不解气滞血瘀指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气行不畅,无法行血,则血停而瘀生矣。 “……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气结则血凝。”气滞、血瘀互为因果,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气滞。多由情志郁结或跌仆闪挫而致。治宜行气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汤类。病机,因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
气滞血瘀,是指因气的运行郁滞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
气滞血瘀多因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致血瘀。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气的疏泄作用在气机调畅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气滞血瘀多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临床上多见胸胁胀满疼痛,瘕聚、症积等病证。肺主气,调节全身气机,辅心运血,若邪阻肺气,宣降失司,日久可致心、肺气滞血瘀,而见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等表现。
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必兼气滞。由于气滞和血瘀互为因果,多同时并存,常难以明确区分孰先孰后。如闪挫外伤等因素,就是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但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气滞血瘀,辨别气滞与血瘀的主次则是必要的。
中医 刺痛拒按,痛处不移,面色晦暗或黧黑。
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或抑郁;或谵语,或发狂;或胁下痞块,坚硬不移;或口唇爪甲青紫,肌肤甲错;或口渴但欲嗽水不欲咽;或皮肤紫斑,或肌表有丝状血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或大便色黑如柏油;或痛经,闭经、恶露不尽,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舌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沉涩,或结代。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复元活血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等。2020-08-31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2:28: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气滞血瘀是指由于情绪不畅、外伤或其他原因导致气机阻滞,进而引起血液运行不畅的病状。表现为局部疼痛、肿块,以及肝脏经脉循行部位的异常。2. 影响与预后 若未能及时治疗,气滞血瘀可能会影响相关脏腑功能,并可能导致其他疾病。然而,如果得到恰当的治疗和日常调养,通常预后是乐观的。3. 调养方法 日常调...

  • 人生旅途,难免遭遇波折,心情郁闷或生气时,有人会出现胸口疼痛、气血不顺,甚至肝火抑郁。这些,都是气滞血瘀的典型症状。气滞血瘀,即气行不畅与血瘀并存,其根源在于气的运行失衡。中医理论强调,人体之气遍布全身,如经脉之气、脏腑之气等。若气脉不畅,则易生病。体弱者,气血易虚,表现出典型的气...

  • 气滞血瘀是指气机郁滞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内阻的病理状态。详细解释:1. 气滞的含义:气滞,即气机不畅,指的是体内气的运行受到阻碍,不能畅通无阻。这通常与情绪压抑、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气的运行受阻会导致身体各个部位的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影响。2. 血瘀的形成:当气滞持续存在,...

  • 气滞血瘀是一种中医术语,描述的是人体气机运行不畅和血液流通受阻的病理状态。气滞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主要表现为胀闷疼痛。血瘀则是指血液在体内凝滞,流通不畅,常伴有固定刺痛、肿块、出血和淤血色脉征等症状。气滞血瘀通常同时存在,且两者之间常常相互影响,导致病情...

  • 气滞血瘀是一种中医理论,指的是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伴随瘀血内阻,血行不畅的现象。气滞主要表现为胀闷疼痛,而血瘀则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淤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在气滞血瘀的情况下,气滞和血瘀往往同时存在,并且两者之间常常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气血两虚则是指...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