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2020-01-02
针灸累计效应名词解释?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针灸可以每天都扎,因为针灸有三个作用,包括即时效应、累积效应和后续效应,所以如果想发生即时效应,就是要马上扎,马上可以产生效果。还有就是要累积效应,针灸就是需要每天一次的治疗,就如中风的病人,还有耳鸣的病人和面瘫的病人,这就需要每天治疗,这就产生了累积效应。扎完了以后,长时间还会有持续...
针灸治疗有三个效应,分别是即时效应、累积效应和后续效应,即时效应就是在针灸的瞬间会达到一种安神的作用,在头部选穴,如百会、四神聪,当选择这些穴位的时候,他就会达到一种睡眠的状态,配合神门、内关、太溪、照海等穴位,他会很快达到一种想入睡的状态。这时候如果环境又比较安静,很快就会进入睡眠...
与之相对应的是,针灸医生指尖上也会产生特殊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被牵住,旋转或上下移动针体的阻力增强。 2、5累积效应 给予针刺穴位后,动物和人体的实验都显示,疼痛的阈值是逐渐升高的,提示针刺的镇痛效果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而且,在针刺结束后,这种镇痛作用尚能持续一段时间。这些实验采用的疼痛模型是由钾离子...
针灸多久有效果,与疾病的性质、程度有关系,有些急性疾病,例如急性腰扭伤、落枕,针刺的时候会马上感觉到疼痛减轻,即时显现效果,某些慢性疾病就需要扎针一疗程,才能显现效果,这就是针灸的即时效应、累积效应、后续效应,与病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在诊治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来做,看治疗效果,比...
针灸治疗有即时效应、累积效应、后续效应,在临床的观察过程中,建议针灸治疗,每天扎针比较好。特别像急性病,早期内可以一天扎一次或者两次次,但是如果到恢复期或者慢性病的时候,可以隔天一次或一周两次,急性期时候要注意扎针的手法和扎针的这个间隔时间。在慢性期时可以隔天,或者就是一星期两三次,...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 名词解释 经穴 24次阅读
- 怎样学好针灸 14次阅读
- 学针灸推拿有前途吗?如何才能学好 18次阅读
- 五脏六腑是指什么?详细点 8次阅读
- 五脏六腑位置图 11次阅读
- 五脏六腑是什么 五脏六腑介绍 4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