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穴位

三伏天艾灸穴位
  三伏天艾灸疗法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及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
  三伏天艾灸穴位   1、人体最大的穴位——大椎
  标准定位: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能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仪灸每穴施灸30-50分钟。
  2、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标准定位: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缘1横指处。
  功能主治:长灸足三里,可以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能力,中老年人长灸足三里,还可以预防中风。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仪灸每穴施灸30-50分钟。
  3、元阴元阳交关之处——关元
  标准定位: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仪灸每穴施灸30-50分钟。
  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
  4、专治一切脾胃之疾——中脘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能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仪灸每穴施灸30-50分钟。
  5、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
  标准定位: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即肚脐对应的腰后。
  功能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仪灸每穴施灸30-50分钟。
  6、肾经大穴,引火下行——涌泉穴
  标准定位: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5-20分钟,艾灸仪灸每穴施灸30-50分钟。
  三伏天艾灸治疗6大症状   症状1:宫寒
  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或者宫寒不孕,伴有 冷淡、月经后错、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不妨也趁夏至阳气旺盛时赶紧艾灸,温一下自己的阳气吧。夏至阳气最旺时,艾灸治疗可是比平时效果提升数倍。
  症状2:咳喘
  对于慢性咳喘患者来说,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也可以在夏至时做艾灸来进行治疗。不少患者因在此时治疗而获得明显效果,甚至痊愈。
  症状3:暑湿证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症状4:空调病
  炎炎夏季,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时又瞬间感受强烈的热流,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肩颈部最常见。因为颈部正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
  症状5:慢性腹泻
  夏季腹泻的病因多为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从而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发生。而素来就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则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阳气。应该吃温热的东西,拒绝吃冰箱取出的冷饮、生冷食物,夜间尽量不持续开空调或调高空调温度,并注意睡眠中裹好腹部。除此之外,您也可以从夏至起每日艾灸,以保护自己的阳气。
  症状6:皮肤病
  夏季湿气重,是微生物等活动频繁的季节,细菌、真菌、蚊虫、螨虫活动能力增加,故皮肤病成为高发疾病。杜绝皮肤病的重要点在于:保持居室整洁和自身清洁,天气晴好时,应勤晒衣物、被褥,不给致病生物营造生长环境。饮食清淡,尽量避免饮酒、吃牛羊肉等发物。对于婴幼儿,应保持其皮肤的干燥,防止湿疹等疾病的诱发。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也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缓解和治疗(但仅限于寒湿型)。

;2022-06-06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8:12: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三伏天进行艾灸,常常会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能够调和阴阳、温补阳气、驱寒除湿、调理身体。其中,足三里、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肾俞穴、膏育俞穴、风门穴、三阴交、脐疗、风池穴、大椎穴和涌泉穴是最为常用的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的位置。此穴位能够调节脾胃...

  • 进入中伏后,我们的重点是健脾胃。此时,可以艾灸中脘、足三里以及天枢等穴位。这些穴位对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具有显著效果。而到了末伏,我们的目标则是调理脾肾功能。这时,可以艾灸肾腧以及太溪等穴位,这些穴位有助于改善肾功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具体需求不同,因...

  • 三伏天艾灸的穴位包括以下几个:大椎穴:位于颈部,第7颈椎棘突下的凹陷处。三伏天艾灸大椎穴,能够提振阳气,调节身体的气血循环,增强抵抗力。大椎穴通常被认为是身体的“要塞”,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对于因寒凉引起的肩颈疼痛等问题,艾灸大椎穴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足三里穴:...

  • 三伏天艾灸的部位主要包括足三里、关元穴、神阙穴、中脘穴、命门穴、气海以及天枢穴等。足三里:是常用的保健穴位,艾灸此穴可以调理脾胃,增强体质。关元穴:位于脐下,艾灸此穴有助于温固阳气,补益下焦。神阙穴:即肚脐,艾灸神阙穴可以温阳救逆,散寒通络。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艾灸此穴有助于和胃...

  • 气海是补气的主要穴位之一,在三伏天艾灸此部位能够起到温阳、益气等作用,还能促进肠胃蠕动,使气血顺畅,对于肝脏和消化能力有所增强。3、血海 血海是人体穴位中属于足太阴脾经之穴,也是人体脾血的交汇之处,在三伏天按摩此部位,具有祛淤血和生新血的作用,鞥狗起到调血、引血的效果。三伏天可以天天...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