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哪里治疗痛经

1 艾灸哪里治疗痛经 气血瘀滞型痛经 主穴取任脉,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穴,配穴取中极,血海,地机,次髎,合谷穴施灸治疗。痛经剧烈而致虚脱者,先取内关,足三里穴施灸以回阳救逆。

肝肾亏虚型痛经 主穴取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以及背俞穴,配穴取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穴施灸治疗;命门火衰者下元虚冷,四肢不温,加命门穴补真阳。

2 艾灸治痛经的方法 1.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施灸,每次选用3个穴,每穴施灸20分钟左右,连续治疗4天,疼痛严重者,加灸肾俞穴,4次为一个疗程,治疗间隔4天,一般在月经来潮前两天施灸。
2.每次取4-5个穴位,将艾条点燃,在穴位上往复回旋熏烤,艾条距皮肤2-3厘米,每穴可灸15到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3.在穴位上放3厘米厚的蒜片,中穿数孔,蒜片上放艾炷灸,每次每穴灸3-10壮,感到皮肤灼痛时即更换艾炷。
4.在穴位上放2厘米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血,每穴灸3-10状,每日或隔日一次,7-10天为一疗程。

3 痛经用艾灸的好处 艾灸治疗痛经是通过艾叶的特殊气味,和温热刺激来调理身体机能,以达到温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如果经量比较少,经期的时候适当艾灸,可以很好的缓解子宫肌肉反射性痉挛,从而起到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4 艾灸治痛经的注意事项 艾灸时要根据自身体质情况来选择穴位,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局部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度。
施灸时一般先灸上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如不注意施灸顺序,患者容易出现面热,口感咽燥等不适。
施灸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燃烧的艾绒燃火或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艾灸时间一般为3到15分钟为宜,春夏季施灸时间宜短,秋冬季宜长;四肢,胸部施灸时间宜短,腹部,背部时间宜长。

2023-01-07
mcxzy 阅读 59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1:11: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艾灸可以补中补气、温经通络、活血止痛,因此痛经时艾灸可以有效缓解痛经症状,一般可以艾灸以下穴位:1、腹部:可以选取气海穴、关元穴、子宫穴、曲骨穴、中极穴、天枢穴等穴位;2、后背部:可以选取肾俞穴、大肠俞穴、八髎穴进行治疗,八髎穴指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这些穴位比较难找,...

  • 在艾灸治疗痛经时,首先需要找到正确的穴位。子宫穴是其中一个重要穴位,它位于脐下4寸,旁开三寸处。艾灸该穴位可以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子宫下垂崩漏等症状,具有调经止带、理气和血、升提下陷的功效。次髎穴是另一个关键穴位,它位于腰骶部两凹陷处连线上,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各一横指处。艾灸该穴...

  • 实际上,艾灸治疗痛经主要选取的是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等穴位。建议女性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艾灸,以避免盲目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艾灸的功效在于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有助于体内淤血的排出,使经血更为顺畅。但值得注意的是,艾灸并非适用于所有女性。部分女性因体质差异,可能并不适合使用艾灸来缓解...

  • 痛经可以通过艾灸进行调理,可以选取子宫穴、太冲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艾灸治疗。通过艾灸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对于改善痛经有一定效果,还可以通过喝红糖水、白开水或者热牛奶缓解疼痛。还可以适当运动或者用热水泡脚,促进经血的排出,必要时通过服用芬必得或者元胡止痛胶囊等药物进行止痛...

  • 经期痛经可以通过艾灸以下部位进行缓解:艾灸三阴交、关元穴、子宫穴等部位。1.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向上四横指宽的位置。艾灸此穴位能够调节气血,对于缓解经期痛经具有良好的效果。2. 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腹部,脐下四横指宽的位置。艾灸关元穴有助于温补元气,散寒止痛,...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