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辨的四库提要

《伤寒论条辨》·八卷、附《本草钞》·一卷、《或问》·一卷、《痉书》·一卷(内府藏本)明方有执撰。有执字中行,歙县人。是书刻於万历壬辰。前有己丑自序一篇,又有辛卯后序一篇,又有癸巳所作引一篇,则刻成时所加也。大旨以后汉张机《伤寒卒病论》,初编次於晋王叔和。已有改移,及金成无己作注,又多所窜乱。医者或以为不全之书,置而不习;或沿袭二家之误,弥失其真,乃竭二十馀年之力,寻求端绪,排比成编,一一推作者之意,为之考订,故名曰《条辨》。其原本伤寒例一篇,不知为何人所加者,竟削去之。而以《本草钞》一卷,《或问》一卷,附缀於末。又以医家误痉为惊风,多所夭枉,乃历引《素问》、《金匮要略》、《伤寒卒病论》诸说,为《痉书》一卷,并附於后。有执既殁,其版散佚。江西喻昌遂采掇有执之说,参以己意,作《伤寒尚论篇》,盛行於世,而有执之书遂微。国朝康熙甲寅,顺天林起龙得有执原本,恶昌之剽袭旧说,而讳所自来,乃重为评点刊版,并以尚论篇附刊於末,以证明其事,即此本也。起龙序文,於昌毒詈丑诋,颇乖雅道。其所评论,亦皆赞美之词,天启中,王绍徽作《点将录》,以东林诸人分配《水浒传》一百八人姓名,称希雍为神医安道全,以精於医理故也。是编初名《先醒斋笔记》,乃长兴丁元荐取希雍所用之方裒为一编,希雍又增益群方,兼采本草常用之药,增至四百馀品,又增入伤寒温病时疫治法,故曰《广笔记》。希雍与张介宾同时,介宾守法度而希雍颇能变化,介宾尚温补而希雍颇用寒凉,亦若易水、河间各为门径,然实各有所得力。朱国祯《涌幢小品》,记天启辛酉,国祯患膈病,上下如分两截,中痛甚不能支。希雍至,用苏子五钱即止。於病证方药,无所发明。今并削而不载。所附刻之尚论篇,原本具存,已别著录。其异同得失,可以互勘,不待此本之复载。今亦削之,而附存原目於此焉。

2016-06-04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6:10: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被历代医家尊为经典,对后世临床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

  • 夏孙桐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中评价《伤寒论本旨》:其分篇目依方有执之说,删去王叔和撰例,辨脉、平脉不列专篇,而采其关于本论者列于各病证条下,其间采诸家之说,自为之释,于温热暑湿论之尤详。叶桂之论温病,薛雪之论湿热,全篇附入。其《伤寒本旨》内,于温病下全录叶、薛氏之书,自...

  • 东汉末年,张仲景以六经辨证法治疗热病,其理论基石《伤寒论》的问世,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其学术思想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派。宋代科技繁荣,儒学与医学开始出现分化,形成了金元时代医学争鸣的背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这一时期儒学与医学的分化称为“儒学门户分于宋,医学门户分于金元”。金元时...

  • 《御纂医宗金鉴》简称《医宗金鉴》,全书九十卷,清乾隆朝时政府编著的大型医学丛书,由供奉内庭太医、太医院右判吴谦奉敕主编,后收入《四库全书》之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给与这套书籍相当高的评价。本书共分15部,有《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

  • 清《四库全书》列"子部"为医家类,其《提要》叙云:"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观元好问《伤寒会要》序,知河间之学(金之基家刘完素,其说从略,下同)与易水之学争(金之张元素易水人);观戴良作朱震享传(戴良,元沛江人,字叔能),知丹溪之学,与宣和局方之争也,然儒有定理,而医无定理,病情万...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