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经穴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足太阴脾经经穴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21个(含子类)。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P。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五行属土。本经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蹠骨小头后的太白,向上到内踝前边的商丘,再上行于胫骨内侧后,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到足厥阴肝经之前,向上走在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脏,联络胃腑,向上贯穿膈肌,行于食道两旁,连系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行通过横膈,流注心中,经气于此与手少阴心经相接。足太阴脾经是阴气最盛的经络,所有本经络穴善于对里寒里虚发挥效用。本经腧穴多用于治疗脾胃、心、肺、肝、肾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例如胃脘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及下肢内侧肿痛、厥冷等。
足太阴脾经腧穴 本经腧穴 足太阴脾经左右各21穴。主要分布在足大趾、内踝前、下肢内侧中部(内踝上8寸以下)及前部(内踝上8寸以上)、腹部第3侧线(前正中线旁开4寸)、胸部第1侧线(前正中线旁开6寸)、侧胸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原穴为太白穴,络穴为足阳明胃经之丰隆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起自足大趾外侧趾甲角后之隐白穴(井穴),往后侧缘行至太白穴(原穴),上循经足大趾侧后方之公孙穴(疗穴),而行至足内踝骨下,微前方陷中之商邱穴(经穴),再向上至踝上三寸之三阴交(疗穴),三阴交上三寸为漏谷穴,上循膝内侧有一高而凸起胫骨内侧髁凹陷处为阴陵泉(合穴),膝膑上内廉为血海穴(疗穴),上至大腿内侧箕门穴。再上行经腹横骨两端约纹中动脉,去腹中行旁开三寸半是冲门穴,再上行经府舍、腹结至 *** 直下与脐平之大横穴(疗穴),从腹哀穴上行三寸,离胸中线旁六寸(第五肋间)之食窦穴,上行第四肋间之天溪穴,上行第三肋间之胸乡穴,上行胸外缘至二肋间,离胸正中线六寸之同荣穴,至此再往外斜下行,止至第六肋腋中线处之大包穴。

足太阴脾经腧穴: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特定穴 原穴 太白
络穴 足阳明胃经之丰隆穴。
郄穴 地机
八脉交会穴 公孙
五输穴 井穴(木):隐白
荥穴(火):大都
输穴(土):太白
经穴(金):商丘
合穴(水):阴陵泉
交会穴 腧穴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肺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阳胆经
任脉
阴维脉
阳维脉
下脘


关元




中极




三阴交



冲门


府舍



大横


腹哀


中府


期门



日月



足太阴脾经腧穴主治病证 足太阴脾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足太阴脾经腧穴临床多用于治疗脾胃、心、肺、肝、肾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足太阴脾经腧穴分部主治提要表
穴名
部位
主治
隐白*
趾端
腹胀、月经过多,癫狂
大都

腹胀、胃痛、热病
太白*

腹胀、泄泻、胃癌
公孙*

胃痛、呕吐,泄泻.腹痛,痢疾
商丘

腹胀、泄泻、便秘、足踝痛
三阴交*
小腿
肠鸣,腹胀、月经不调、遗精、小便不利、遗尿、失眠
漏谷
小腿
腹胀,肠鸣,下肢痿痹
地机*
小腿
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阴陵泉*
小腿
腹胀泄泻、小便不利、膝痛、水肿
血海*
小腿
月经不调、瘾疹、湿疹
箕门
小腿
小便不利、遗尿
下肢部:脾胃病为主,其次为妇科、前阴疾患
冲门

腹痛,疝气
府舍

腹痛、疝气
腹结

腹痛、疝气
大横*

便秘、泄泻、腹痛
腹哀

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痢疾
腹部:胃、肠病为主
2022-09-26
mcxzy 阅读 57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1:30: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府舍穴,作为足太阴脾经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作用为健脾理气,疏肝止痛。主治疝气,腹痛等。腹结穴,作为足太阴脾经穴,位于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其作用为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理气降逆。主治绕脐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疝气等病症。大横...

  • 足太阴脾经,始于足部,起于大趾末端的隐白穴,沿着趾内侧的赤白肉际,经过第一跖趾关节后,向上行至内踝前面,再沿小腿肚至胫骨后侧,与足厥阴经相交,经过膝股部内侧,并深入腹部。此经脉与脾脏紧密相连,同时联络胃部,向上穿过横膈,触及咽部两侧,并与舌根相连,分布于舌下。该经脉的主要功能与治疗...

  • 位置:脚后跟到踝裸处与胫骨交接的缝里面。针法:直针进。脾经的经穴,属性是金(阴经井荣俞经合对应木火土金水),土生金,故是子穴。子穴治实证,泻之。有助孕的效果。5.三阴交穴(大穴)位置:踝裸上三寸处骨头的后面。是三条阴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处。用于诊断。...

  • 太白穴,作为足太阴脾经的重要穴位,其位置位于足内侧缘,具体而言,就是在足大趾本节(即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的凹陷处。在太白穴的周围,布满了隐神经及腓神经的分支,以及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与跗内侧动脉的分支,这使得太白穴在人体经络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太白穴在临床上具有...

  • 三阴交,这个位于小腿内侧的足太阴脾经经穴,是足三阴经的交汇点,具备多种保健功效。定位方法:正坐屈膝成直角,足内踝尖上3寸处,即为三阴交穴。保养子宫与卵巢:每天晚上5点至7点,即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能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这将使面色红润,睡眠踏实,肌肤...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