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到中药玉米须的方剂简介

《中医大辞典》·玉米须玉米须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别名棒子毛、玉麦须。来源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maysL.的花柱。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功在利水,通淋,止血,降血压。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尿路结石,乳糜尿,糖尿病,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吐血,衄血,血崩,高血压。用法用量煎服:15~30g。运用民间晒干作烟吸,治脑漏。玉蜀黍根、玉蜀黍叶,亦有利尿通淋作用。化学成分玉米须含苦味苷、皂苷、生物堿、树脂、挥发油(内含香荆芥酚)、维生素C、维生素K、肌醇、尿囊素等。药理作用有较弱的利尿、利胆及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亦有降血糖、降压、抗肿瘤作用。《全国中草药汇编》·玉米须拼音名YùMǐXū别名玉蜀黍须、蜀黍须、包谷须来源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ZeamaysL.的花柱和花头。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或烘干。炮制晒干用。性味甘、淡,平。归经归膀胱、肝、胆经。功能主治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鼻窦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小便不利、湿热黄胆等症。并可预防习惯性流产。用法用量0.5~2两,煎服。备注(1)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可配合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用治湿热黄胆疸,可配茵陈、平地木等同用。此外,本品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上有所发展,常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胆道结石、鼻炎及哮喘等病症。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玉米须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拼音名YùMǐXū英文名CornStigma别名玉麦须、玉蜀黍蕊、棒子毛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amaysL.采收和储藏:于玉米成熟时采收,摘取花柱,晒干。原形态玉蜀黍,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粗壮,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叶片宽大,线状披针形,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之中脉。在秆顶着生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雄花序的分枝三

详见百科词条:玉米须 [ 最后修订于2015/12/8 19:47:25 共249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2022-10-02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3:38: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4、玉米须煮水,代茶饮,可以消暑清热。常饮有减肥作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大有裨益。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5、降糖效果。

  • 3.降低血糖作用: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 4.利胆、止血作用:玉米须制剂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其胆色素含量,因而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患者。它还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数,故可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

  • 治疗肾病的中药方 1、玉米须 玉米须10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20-30分钟,熬成300-400毫升液体,过滤后,每日2次分服。本方适宜于水肿明显兼高血压者服食,可用于急性肾炎之风热郁肺、湿毒蕴结型,或慢性肾炎之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2、乌梅 乌梅炭,每日3克,分2次服。服至七、八周。本方对消除尿蛋...

  • 山药具有健脾养胃、利湿止泻的功效,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湿气排出。玉米须有利尿排湿的作用,能够帮助降低体内湿气。罗汉果则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有助于缓解体内湿热症状。枸杞子能够滋补肝肾、明目,同时也有利湿清热的作用,可以缓解体内湿热症状。桑椹具有滋阴润燥、补肝肾的功效,能够帮助调节体...

  • 3. 玉米须:玉米须发酵剂对实验动物的糖尿病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并对糖尿病引起的高血压和肾病也有所改善。临床上,使用玉米须4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与猪胰1具一起炖煮,可作为1日1剂的食疗方法。4. 人参:人参能够促进实验动物血糖的降低,并且降低由糖尿病引起的血脂升高和无力症状。临床报道...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