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45个必背口诀

一、头痛
(四经、寒热湿;肝阳、痰浊、瘀;血虚、肾虚)
1.外感头痛:外感头痛肺胆督,百风太列四经分,阳明堂竹内庭谷,少阳外关率足临,太阳天柱后溪脉,厥阴内关太神聪,风寒风门热曲椎,风湿头痛阴陵泉。
2.内伤实痛:内伤实痛胃胆督,百会风池头维总,肝阳太冲太侠溪,痰浊阴陵太阳隆,血海内关膈血瘀。
3.内伤虚痛:内伤虚痛胃胆督,百会风池三里足,血虚阴交肝脾俞,肾虚肾俞溪悬钟。
4.偏头痛:
偏头痛寻肝胆疗,外泣风隆太冲率,头维角孙祛头风。
二、面痛
(寒热、瘀滞、眼、额、颌)
手足阳明足太阳,攒下地谷 池。风寒列缺热池泽,淤滞太冲阴交通,眼痛阳白丝竹外,额痛颧髎迎香逢,颊车翳风庭浆颌。
三、面瘫
(寒、热、复)
手足阳明与太阳,四白阳白鱼腰攒,颧颊地谷昆仑配。风寒风池热曲池,迎香水沟三里复。
四、落枕
(寒、瘀、肩、背)
落枕阿是小肠胆,肩劳后悬压痛点,风池谷寒瘀内关,肩痛肩髃加外关,背痛天宗肩外俞。
五、漏肩风
(太阳、阳明、三焦、瘀血、气血虚)
手部三阳阿是穴,贞前髃髎压痛点,太阳后溪阳明谷,三焦外关谷风邪,内关膈俞气血瘀,三里气海气血补。
六、肘劳
(外上、内下、外部)
三阳经筋阿是穴,外上三里谷池髎,内下阳谷小海针,鹰嘴外关天井索。
七、腰痛
(太阳督脉、寒湿、瘀、肾虚、坐骨神经)
大肠委中阿是腰,太阳申脉督后溪,寒湿阳关瘀膈俞,命门肾志肾虚痛。坐骨神经胆膀胱,脊委阳虚大骨环。
八、痹症
(行、痛、着、热)
痹症阿是循经配,行痛着热四痹分。膈俞血海行痹证,关元肾俞痛痹疗,着痹阴陵足三里,热痹曲池与大椎。
九、中风
(肝阳、风痰、痰热、虚风、气虚瘀;头晕、尿失禁、复视)(闭、脱)
1.中经络
(口歪、上下肢不遂、足内翻、便秘)
心包督脾经络中,关中三泉水沟泽。肝阳暴亢太溪冲,风痰阻络合谷隆,痰热曲池内庭隆,太溪风池虚风动,气海三里气虚瘀,头晕天柱完骨风,中元曲骨尿失禁,复视天池球后睛。
2.中脏腑
心包督脉中脏腑,内关水沟二穴针,太冲合谷井穴闭,关元气海神阙脱。
十、眩晕
(肝、痰;气血虚、肾虚)
1.实证:心包督脉肝胆晕,百会风池冲内关,太溪侠溪行间肝,头维隆中阴陵痰
2.虚证:背俞督胆疗虚眩,百会风池肝肾足,脾胃气海气血虚,肾虚阴交溪悬钟。
十一、痿症
(肺、湿热、脾胃、肝肾、排刺)
手足阳明夹脊痿,合谷曲池肩髃脊,髀关伏兔足三里,阴交阳陵腰夹脊,肺俞二间尺泽肺,阴陵椎庭湿热淫,脾胃太白脘关元,太溪肝俞与肾俞,阳明排刺上下肢。
十二、痫病
(风痰、痰火、瘀、心脾、肝肾)
发作期:心包肾督痫病发,后溪涌泉会内水。
间歇期:心包任督肝间歇,太间丰印鸠尾针。风痰风池谷阴陵,痰火神门曲池庭,膈俞内关脑络瘀。心俞脾俞三里虚,阴交太溪肝肾俞。
十三、不寐
(肝火、心脾、胆、心肾不交、脾胃不和)
督脉八脉交会心,阴跷阳跷最相关,门神照堂脉安眠。行间侠溪肝火扰,心俞脾俞三里虚,内心丘墟胆气复,心脾太溪水泉交。脾胃不和内关加,太白公孙足三里。
十四、郁证
(气郁、化火、痰气、神乱、心脾、肝肾)
心包心经督肝郁,太冲内关沟神门,气郁期门膻曲泉,化火行间侠外关,痰气廉突阴陵隆,神乱阴交溪通心,三里阴交心脾虚,太溪阴交肝肾俞。
十五、心悸
(胆怯、心脾、虚火、水凌心,瘀;惊汗、肿热、耳鸣)
心包心经定心悸,巨阙厥阴内神郤.胆俞脾俞三里虚,阴虚火旺肾太溪,膻中气海水凌心,膻中膈俞脉瘀阻;大陵善惊膏肓汗,中极水肿热劳宫,耳鸣中渚并太溪。
十六、感冒
(风寒、风热、夹暑、夹湿;全身咽、气虚鼻)
肺督大肠感冒清,合谷大椎风太列。风寒风门加肺俞,风热池泽鱼际取,夹暑委中湿阴陵;全身身柱咽少商,气虚三里鼻迎香。
十七、咳嗽
(风寒、风热、咽疼;痰湿、肺阴、肝火、咯血)
1.外感咳嗽:肺经大肠外感咳,肺俞列缺合谷针,风寒风门热大椎,少商放血咽喉疼。
2.内伤咳嗽:肺经脾经内伤咳,肺俞三阴交太渊,痰湿丰隆阴陵泉,膏肓肺阴行间肝,咯血独取孔最良。

十八、哮喘
(风寒、风热、痰阻、喘甚;肺虚、肾虚。)
1.实证:肺经背俞哮喘实,膻中定喘肺缺泽,风寒风门热曲椎,痰阻肺热加丰隆,喘甚另加天突穴。
2.虚证:肺肾背俞哮喘虚,三太太喘肺肾膏。肺气虚损气海针,阴谷关元肾气虚。
十九、呕吐
(寒、热、痰饮、肝、虚寒;肠鸣呕胀)
心包胃经募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上脘胃俞寒客胃,金玉点刺合谷热,膻中丰隆痰饮阻,阳陵太冲肝犯胃,虚寒脾俞胃俞温;肠鸣脾俞大肠俞,呕酸公孙胀天枢。
二十、胃痛
(食、寒、肝、瘀、阴、脾胃虚)
心包胃经募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下脘梁食胃俞寒,肝胃太冲瘀膈俞,胃阴内庭三阴交,气海关元脾胃虚。
二十一、泄泻
(寒湿、湿热、食滞;脾虚、肾虚、肝郁。)
1.急性泄泻:急性泄泻脾胃主,天上阴陵泉水分,寒湿神阙用灸法,湿热内庭滞中脘
2.慢性泄泻:慢性任脉脾胃补,天枢神阙三里公,脾虚脾俞与太白,命门肾虚太冲肝。
二十二、痢疾
(湿热、寒湿、毒、休息痢、噤口痢、久痢)
胃与大肠任脉主,天上下脘关元谷,湿热曲池加内庭,寒湿中脘气海针,大椎太冲十宣毒,脾俞肾俞休息痢,内关中脘噤口痢,百会长强久脱肛。
二十三、便秘
(热、冷、气、气虚、血虚)
三焦胃经治便秘,天枢水道沟来隆,热秘合谷内庭泻,冷秘神阙关元温,气秘太冲中脘疏,脾俞气海气虚秘,血虚阴交三里足。
二十四、阳痿
(心脾、肾阴阳;腰膝、恐、湿热、瘀、失眠)
任脉脾经背俞穴,关元三阴交肾俞。心俞脾俞三里虚,中脘三里无食欲,肾阳命门阴溪溜;命门阳陵腰膝酸,志室胆俞恐伤肾,会阴阴陵湿热注,瘀血太冲膈血海,内关神门心俞眠。
二十五、癃闭
(湿热、肺、气滞肝郁、瘀;中气、肾虚、尿无力。)
1.实证:膀胱脾经俞募穴,膀胱中极边交泉。湿热委阳肺尺泽,气郁太冲大敦肝,次髎血海曲骨瘀
2.虚证:膀胱任脉背俞穴,脾肾秩元三焦俞,气海三里中气补,肾虚太溪复溜宜,气海曲骨尿无力。
二十六、消渴
(上下肢痛麻木、皮肤瘙痒)(多食、便秘、多尿汗、阴阳虚,复视、头晕、渴)
1.总则:脾肾背俞消渴治,三姨太补肺脾肾。上消太渊与少府,中消内庭地机复,下消复溜太冲全。
2.分则:上谷中脘隆多食,便秘腹结陵枢敦,复溜关元多尿汗,阴阳两虚命门关。攒竹光明头维视,头
晕上星渴泉浆。
二十七、月经不调
(气虚、量多,心烦;虚寒、实寒;肝郁、肾虚、胸胁痛)
1.月经先期:任脉脾胃经先期,关元血海三阴交,气虚三里脾肾俞,量多隐白烦神门。
2.月经后期:任脉脾胃经后期,气海归来三阴交,虚寒命门腰阳关,实寒子宫奇穴针。
3.不定期:任脉脾经不定期,关元肝俞三阴交,肝郁期门与太冲,肾虚肾俞加太溪,膻中内关胸胁痛。
二十八、痛经
(寒湿、胁痛、气滞胸闷、腹胀;气血虚、肝肾虚、头晕耳鸣)
1.实证:任脉脾经痛经实,阴交中极与次髎,寒湿归来寻地机,胁痛阳陵泉光明,气滞太冲闷内关,腹胀天枢与气穴。
2.虚证:脾经胃经痛经虚,气海阴交足三里。气血亏虚脾胃俞,太溪肝俞与肾俞,头晕耳鸣加悬钟。
二十九、崩漏
(血热、瘀、湿热、郁;气虚、阳虚、阴虚、盗汗失眠)
1.实证:任脉脾经崩漏实,关公三阴交隐白,血热血海瘀地机,湿热阴陵郁太冲。
2.虚证:任脉脾胃崩漏虚,气海阴交足三里,百会脾胃脾气虚,肾俞命门肾阳虚,然谷太溪肾阴补,盗
汗阴郄神门眠。
三十、绝经前后诸症
(阴、阳、肝阳、痰郁、神乱)
任脉脾经背俞穴,气海阴交肝脾肾,太溪照海元命门,肝阳百会风池冲,痰郁中脘阴陵隆,心俞神门通里宁。
三十一、带下病
(湿热、脾虚、肾虚;腰酸、纳少溏、阴痒、带红)
任脉脾胆带下病,白环带脉阴陵极,水道次髎湿热注,气海阴交三里虚,肾俞关元照海肾;腰酸腰眼小肠俞,中脘天枢纳少溏,蠡沟中都太冲痒,带下色红间使加。
三十二、缺乳
(失血过多、气血虚、肝郁;食少溏、胃胀、胸胁胀)
任脉胃经缺乳主,乳根膻中少泽寻,失血过多肝脾俞,脾胃三里气血补,太冲内关肝气郁;中脘天枢食少溏,中脘三里胃胀满,胸胁胀满加期门。
三十三、遗尿
(肺脾气虚、肾阳虚、夜梦多)
任脉脾经背俞穴,膀胱关元阴交极,气海肺俞三里气,肾阳虚者加肾俞,百会神门夜梦多。
三十四、瘾疹
(风邪、湿邪、肠热、血虚风;呼吸困难、恶心呕吐)
脾经大肠主瘾疹,血海委中合膈曲,外关风池风邪袭,阴交阴陵湿邪重,三里天枢肠积热,三里阴交血虚风,天突呼吸呕内关。
三十五、蛇窜疮
(肝、脾)
相应夹脊局部穴,阳陵大敦行间肝,血海隐白内庭脾。
三十六、痄腮
(高热、睾肿、神昏)
胃肠三焦关痄腮,外风痄腮颊关合,高热大椎商阳泻,太冲曲泉睾丸肿,神昏井宣人中针。
三十七、肠痈
(便秘、呕、发热)
肠痈独取足阳明,阑尾天枢巨虚是,腹结便秘呕内关,发热曲池泄热良。
三十八、扭伤
(腰、踝、膝、肩、肘、腕、髋)(腰正中、腰一侧、膝内侧)
人中后溪腰正中,腰侧三间手三里,血海阴陵膝内侧。
三十九、目赤肿痛
(风热、肝胆)
肝胆大肠目肿痛,太阳风池太明谷,风热少商与上星,行间侠溪肝胆火。
四十、耳鸣耳聋
(风邪、肝胆火)(肾气不足、肝肾亏虚)
1.实证:三焦胆经耳鸣实,翳风中渚会侠溪,外关合谷风邪感,太冲丘墟肝胆火。
2.虚证:小肠肾经耳鸣虚,听宫太溪与照海,肾俞气海肾气虚,肝肾亏虚肝肾俞。
四十一、鼻渊
(肺经风热、湿热阻窍)
大肠肺经鼻渊症,印堂风池缺谷香,肺热少商井穴配,曲池阴陵湿热阻。
四十二、牙痛
(风火、胃火、肾虚)
胃与大肠牙痛主,下关颊车合谷针,外关风池风火痛,内庭二间泻胃火,太溪行间肾虚痛
四十三、咽喉肿痛
(风热、肺胃实热;入夜发热)
1.实证:肺胃大肠咽痛实,关冲内庭合泽少,外关风池风热感,肺胃实热鱼际兑。
2.虚热:少阴肾经咽痛虚,照海鱼际回太溪,鱼际泻法余补法,阴交复溜夜发热。
四十四、晕厥
(实证、虚证)
心包督脉晕厥症,涌泉水沟冲三里。实证合谷加太冲,气海关元百会虚。
四十五、内脏绞痛
(黄疸、高热、呕吐;呕吐;血尿、湿热)
1.心绞痛:心包心经心绞痛,内关阴郄膻中取。
2.胆石症、急性胆囊炎:胆经俞募穴位取,阳囊肝胆门日月,黄疸重者加至阳,高热曲椎呕内三。
3.胆道蛔虫:胃肠胆经蛔虫症,鸠胆陵香日月白,呕吐内关足三里。
4.肾绞痛:脾经背俞肾绞痛,阴交肾焦阴陵元,太冲血海治血尿,委阳合谷湿热重。

2022-12-29
mcxzy 阅读 1683 次 更新于 2024-11-15 13:45: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或针水,水分夹脐上边取。2、或针结,针着大肠泄水穴。或针劳,须向膏肓及百劳。3、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4、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5、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翻胃吐食一般医,针中有妙少人知。

  • 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

  • 针灸歌诀是以歌诀形式概括针灸的内容,相关针灸歌诀如下:1、十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小腹三阴交,心胸内关谋。胁肋寻飞虎,复苏必水沟。大椎督阳府,关元壮真攸。总穴奇妙多,卫生百病廖。2、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府、百...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