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字经

中医启蒙三字经 序----
  医之始,本岐黄,五千年,育栋梁;  少学医,志昂扬,长悬壶,济四方。  医理篇——  气为元,功能强,天地道,化阴阳;  水与火,温与凉,静与动,升与降。  列五行,万物纲,木火土,金水详;  配五色,应五方,观五气,察五脏。  脏封官,保家邦,肝拜将,心称王;  肺为相,脾管仓,肾作强,最需藏。  津与液,供营养,精化血,气导航。  神调摄,脏安康,怒气升,肝失畅;  喜气缓,心欠养;悲气消,肺被殃;  忧气结,脾不壮;恐气下,肾难防。  手足经,分阴阳,冲任调,督带忙。  诊治篇——  求病因,首内伤,动气血,乱阴阳;  外六淫,疫难挡;不内外,虫兽伤。  四诊法,细思量,望为神,资料详;  闻声气,问症状,按周身,切脉象。  学辨证,明八纲,表里定,寒热讲;  分虚实,论阴阳,知纲领,治反掌。  药百味,神农尝,通性味,明升降。  用兵法,组成方,辨治清,配伍当;  君臣主,佐使良,司攻守,疗效彰。  病已成,医坐堂,未病时,最需防。  顺自然,遵法章,得智慧,保健康。
四季篇——  人之初,树之苗,欲繁茂,有其招。  天人一,形神道,养生法,四时调。  春风起,防感冒,食要清,缓去帽;  夏多热,避暑扰,食须净,着轻薄;  秋风劲,常润燥,食喜津,慢加袄;  冬多寒,应日照,食当温,衣棉袍。  起居篇——  起居事,规律找,四体勤,养莫娇。  逸有度,量力劳,忌熬夜,宜起早;  餐应时,不过饱,五谷养,零食抛;  多饮水,蔬果好,慎油腻,糖盐少。  衣适体,随季调,频晒被,枕勿高;  常洁齿,勤洗澡,护双目,热泡脚。  善运动,爱思考,少烦忧,戒急躁。  琴棋乐,广爱好,游天地,乐陶陶。  善调养,病难扰;勤学业,敬师老。  名医篇——  忆先贤,多仁孝,济世心,永称道。  扁鹊游,民夸好,内妇儿,皆通晓;  汉华佗,手术早,传古今,技艺高;  张仲景,医圣号,著伤寒,为师表;  唐药王,孙思邈,重医德,精方药;  李时珍,编本草,纲目清,后世宝。  大医多,难细表,明日才,吾辈找。  早启蒙,渐通晓,学医理,知奥妙。  体强健,德学韬,扬国粹,我自豪。2013-07-09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9:08: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医学三字经》:《医学三字经》是清代陈修园所著,采用三言歌诀的形式撰写而成,内容简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是初学中医者的启蒙书。2、《药性赋》:《药性赋》原书未著撰人,据考证约为金元时代作品,是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3、《汤头歌诀》:《汤头歌诀》是清代汪昂所著,古代...

  • 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顾其名,思其义,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瘖喎邪,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虚痨:虚痨病,从何起,七情伤,上损是,归脾汤,二阳旨。下...

  • 先喝汤,细嚼咽,益胃肠,大小便,口勿张,紧牙齿,齿无恙,睡之前,盥泡足,摩涌泉,搓肾俞,先睡眼,后睡心,侧曲泉,觉直伸,先醒心,后醒眼,面多擦,发多梳,目常运,耳常鼓,齿常叩,口常闭,津常咽,气常提,

  • 中医四小经典包括《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和《汤头歌诀》。它们以诗歌形式阐述中医理论,内容通俗易懂,便于记忆。这四部经典自明清以来成为医学入门必读书籍。《医学三字经》以三言歌诀形式讲述医学源流和临床常用方剂,内容全面,易于学习。《濒湖脉学》通过七言诗句详细阐述27种脉象...

  • 《中医内科三字经》是一本专注于中医内科的书籍,以简洁的三字韵语形式,对常见的五十三个病证及其治疗方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种编写方式使得内容既易于理解,又便于记忆和背诵。除了基本的病证和治疗方案外,书中还包含了相应的方剂歌诀及各药的功效与主治范围,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指导。《中医...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