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自己是哪种湿热?


您好,很好回答您的问题。很多朋友向我咨询说:“大夫,我痰多便溏,体内有湿气或者说自己是湿热体质”。大家对这个病证的概念比较模糊,具体什么是湿热?湿热又分为哪几种?我想有必要把它说清楚,接下来,朱大夫结合中医理论为您讲解如何区分湿热。 湿热证是中医学的病证名称,通俗讲就是湿邪与热邪结滞于人体内,并造成的湿热阻滞类的疾病。请注意,湿热引发的问题不特指于某种疾病,因为湿热证是疾病的发展阶段,可存在于多种疾病中,中医认为亦可导致多种疾病。临床上,也可遇到只有症状而无器质性病变的人群,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湿热证认为是湿热的体质状态,即湿热体质。 湿热的病因一般为分为外感和内伤两方面,外感即感受自然界或生存环境的湿热邪气侵犯人体,例如长期睡卧在潮湿环境可引起湿热蕴结在皮肤,引起皮肤瘙痒,湿疮等疾病;内伤多见于饮食不节,情绪不畅,忧思过度,生活方式不 健康 导致脏腑脾胃失调,水湿不能运化而内源性形成湿热。朱大夫观察,脏腑脾胃失调引起的湿热比较常见,由于肺,脾,肾,三焦等脏腑均参与水液代谢,部位涉及到上,中,下,所以湿热证可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和脏腑,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为什么会发生湿热? 外源性 湿热 二、内源性湿热 专业总结和建议 综上所述,湿热证的区分要从病因,病位,脏腑上辨别。症候群以周身困重大便粘腻不爽,口苦口粘舌红苔黄腻为主,病因方面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湿热,外源性多为湿热阻滞在皮肤,肌肉和上焦的肺脏,多引起痹症,关节肿痛,湿疹类疾病;内源性湿热多为中焦脾胃湿热和下焦肝肾湿热,脾胃湿热以脾胃症状为主,例如胃胀胃痛,反酸烧心,腹泻大便粘腻,舌红苔黄腻,本证多发生于慢性胃炎等疾病;下焦湿热包括肝胆湿热,肾,膀胱湿热,肝经湿热。各脏腑的湿热问题均会影响相应的脏腑功能。病位分上焦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病位要结合脏腑,例如中焦湿热多指脾胃湿热。需要注意的是,湿热日久可以伤及阴血阳气。 建议:湿热源于脾胃,保护脾胃很重要,注意饮食规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肥胖人群控制体重。适当增加运动量,注意不要情绪急躁,放松心态,湿热证发展为较严重的问题时,应该咨询专业的医生给予指导,综合调整后湿热问题可以消除。 最后,希望朱大夫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湿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脾胃湿热,肝胆湿热,大肠湿热。
脾胃湿热,是由于长期饮食不当,过食寒凉辛辣刺激食物,加上平时不爱运动,天长日久就会导致脾胃虚弱,然后脾胃运化功能不好,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体内水液代谢减慢,水不能排出为湿,谷物不能排出为滞,湿和滞相结合久而化湿,内热积食,最后形成脾胃湿热。主要表现为: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等。
肝胆湿热,主要是由于体内湿热夹杂,再加上长期嗜酒,过食肥腻荤腥,导致湿热更加严重,肝胆疏泄功能下降,形成肝胆湿热,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疼,胸胁胀痛,口苦眼睛干涩,失眠,小便发黄,大便不通,烦躁不安。
大肠湿热,主要是因为脾胃运化不好,肠道蠕动功能减弱,菌群失调,排便不顺畅,无力,寒湿瘀堵,最后形成湿热下注,导致大便发粘,不顺畅,里急后重,下坠感,小便不利发黄,尿频尿急尿灼热感等。多见于夏秋季,可有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
湿热主要有上述三种常见问题,你可以自我对照一下,希望能帮助到你!
看医生
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生活道公益 健康 认为,湿热就是既有湿,又有热的,湿为阴邪,热为阳邪,两者结合侵害了人体,出现了湿热。具体哪种湿热,一般就是分不同部位的湿热,以及湿和热哪种比较多些来考量的。
一般湿热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的,按照三焦辩证又分为上焦、中焦、下焦,按照脏腑又分为脾胃湿热、肝胆湿热等等。
这个好像自己很难判定出来到底是哪种湿热的。应该专业的中医师来辩证的。
自己可以简单地分一下上下表里的,比如淋雨后,一般产生的都是外湿多些的;比如吃了辛辣食物了,或者肥甘厚味的食物了,这时候产生的湿热,都是内湿多些的。
这个时候自己可以用点去除湿热的食物,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可以自己用点薏米、红豆、茯苓、山药、冬瓜、南瓜、胡萝卜、绿豆、白萝卜、白扁豆等。少吃辣椒、大葱等辛辣刺激,少吃羊肉、韭菜等温燥食物,适当锻炼,促进排湿。
疫情未解除,不回校。
2022-07-12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4-09-20 19:42: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