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的基础是什么?

学中医的第一门课是中医基础理论(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讲的是阴阳五行,藏象(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不过开始学的时候会有些难,毕竟老祖宗的东西还是比较玄妙的。然后要学中医诊断学(就是望闻问切),中药学,方剂学~~之后才可学外科内科之类的,不过西医上的人体解剖,生理病理也得学,这样有时候会好理解一点吧。我们虽然在学校读的是中医专业不过西医上也全都学的。2009-05-02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现在学院都是专业培养,分的越来越细,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就是,其它各科你也要懂,不然没法治病,所以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先把基础理论学好,然后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钻研并努力深入!
但是你不要感觉其它的科你就不会了,中医把身体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会因为你选择哪一科而荒废了其它科,中医是全面的,应该说是你擅长哪一科而以,无论哪一科都要学习最基础的。中医基础理论,解剖学,经络学,中药学....

你所谓的道家医学,,

道,佛,儒,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并溶为一体,古代中医学是与占卜之术是分不开的,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现代所谓的歪门邪道都要学。

学完后,整体并组合,不光可以看病,还可以看面相,看手相,算卦,看病,观天象,还可以写本书!

劝一句,黄帝内经不是必修课,但是一定要看,但里面有不对的地方,自己琢磨!
再劝一句,学好看手相后,不要学李保库(刘老根里面的药匣子)给人家看手相让老婆给打了,避开点老婆.....2009-05-03
你的志向也太伟大了,先打击你下,这是基本不可能的。
中医嘛,起源于黄帝内经,不过你现在直接看的话肯定看不懂。建议你买本中医学基础理论来看看,哪个出版社的都差不多,能告诉你个大概,你会有点印象。然后你就再看看中医诊断学,你感兴趣的把脉什么的都有,就是望闻问切啦。中药学就是讲单味中药有什么用的。学完这些学方剂学,就是中医里各个经典的方子的功效和药物组成。学完方剂你就算入门了吧,我觉得。
后面你就可以读经典著作了,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条辨等等等等,有你受的,这才是开始迈入内科临床,也是中医的基本框架。
至于你所说的什么外科骨科都是有专门的书籍,你入了门后该怎么办就自己清楚了。
在此再提醒你几件事:
1 中医不是那么好玩的
2 中医不像很多外人觉得那样是万能的
3 中医的很多说法都是以讹传讹,有些甚至是糟粕,你看有些书时要保持怀疑。
4 不要学了点就乱开药2009-05-02
想学全部.....LZ的志向好伟大.....很难的。基础书倒是好说,简单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医古文,正常人体解剖学,针推专业的针灸学,腧穴学,推拿学,中医学专业的中药学,方剂学,经典选读,还有其他的内外妇儿等书籍。可是这些都看过了又能如何呢?真正的好大夫是要相当临床经验的,能读书的都在中医研究院搞科研呢,临床想好的话还是找个好师傅带你几年的好!比读多少本书要强得多了。2009-05-05
如果你古文好的话,最基本的大学教材: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酷鱼说得不错。2009-05-03
以上的中医课学的再好也做不了中医,只会成为公害.2009-05-03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除此之外,别无医书。2009-05-03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11 23:16: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基础知识 1. 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学习中医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因为这些知识与中医理论紧密相连。2. 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学习中医前,了解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如生物学、化学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二、学习能力 1. 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中医理论深奥且丰富,需要具备强大的...

  • 中医的基础在于其独特的脏腑理论。这种理论将人体看作一个整体系统,通过调整系统的各个部分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相比之下,西医则侧重于将人体分解为各个部分,通过解剖学研究来理解其结构和功能,再通过药物和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阴阳理论是中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在...

  • 自学中医,首先需要掌握基础医学知识,比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这些学科有助于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其次,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是必不可少的。阴阳五行学说,阐述了自然界和人体内在联系的基本原理;经络穴位理论,揭示了人体经络系统的运作规律;四诊法,即望、闻、问、切,...

  • 1. 中医学的理论根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等,为医学实践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指导。2. 阴阳五行学说阐述宇宙万物的阴阳属性以及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这些理论同样适用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解读。3. 经络学说是关于人体内部经络系统的理论,它通过分析经络的分布和流动规律,指导中医的诊断和治疗...

  • 6. 学习《方剂学》,掌握方剂的组成、配伍和应用原则。7. 学习《针灸学》,了解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8. 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可以参考《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9. 深入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能力。10. ...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