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阴虚证的辨证施治

(一)内治法肝肾阴虚证主要有三组证候,治疗以滋补肝肾为法,可选用杞菊地黄丸、一贯煎、大补阴丸、滋水清肝饮、滋水生肝饮等方剂。1.肝肾阴虚,虚热内扰证候: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治则:滋肾养肝明目。主方:杞菊地黄丸加减。方药:枸杞子、菊花、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各药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温服,或制丸服。胁痛者,加川楝子、赤芍、郁金;腰膝酸软疼痛者,加杜仲、桑寄生、怀牛膝;若午后潮热,加知母、鳖甲、龟板;若见齿衄,加炒山栀、白芍、代赭石;若眩晕者,加鹿角胶(烊化)、龟板胶(烊化)、龙骨、牡蛎;若见雀盲,加服羊肝丸(羊肝、当归、木贼、蝉蜕、夜明砂);遗精者,加知母、黄柏、煅龙骨;月经先期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痛经者,加香附、郁金、川芎;闭经者,加丹参、菟丝子。2.肝肾阴虚,真阴不足证候: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治则: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方:左归丸加减。方药:熟地、山药(炒)、枸杞子、山茱萸肉(制)、川牛膝(酒洗,蒸熟)、菟丝子(制)、鹿胶(敲碎,炒珠)、龟胶(切碎,炒珠)。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9克),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若真阴失守,虚火上炎,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者,本方去枸杞子、鹿角胶,加女贞子、麦冬以养阴清热;若火烁肺金,加百合以润肺止咳;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以清热除蒸;若小便浑浊不清,加茯苓以利水渗湿;大便燥结,去菟丝子,加肉苁蓉以润肠通便;若汗出多者,加黄芪、浮小麦以益气固表。3.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证候: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咳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或消渴易饥,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治则:滋阴降火。主方:大补阴丸加减。方药:熟地黄(酒蒸)、知母(酒浸,炒)、黄柏(炒褐色)、龟板(酥炙)。各药为末,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每服70丸(6~9克),空心盐白汤送下(现在用法:上为细末,猪脊髓适量蒸熟,捣如泥状;炼蜜,混合拌匀和药粉为丸,每丸约重15g,每日早晚各服1丸,淡盐水送服,或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若阴虚较重者,可加天门冬、麦门冬以润燥养阴;阴虚盗汗者,可加地骨皮以退热除蒸;咳血,吐血者,加旱莲草、仙鹤草、侧柏叶以凉血止血;遗精者,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山茱萸以固精止遗。(二)外治法1.外敷药物枸杞子、吴茱萸,捣烂敷胁下或涌泉穴。2.推拿按摩用指腹轻摩肋下10分钟,用大小鱼际揉按肾俞、肝俞,来回30~50次,然后在背部轻揉。

2016-05-18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0:03: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3、肝肾同虚:部分患者会出现肝肾同虚的现象,多见于腰痛、血虚、眩晕、月经先期、闭经、痛经等疾病。临床治疗以滋阴补血、固本扶正为主,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五子衍宗丸、麒麟丸等药物治疗。

  • 其辨证要点还体现在胁痛、腰膝痠软、耳鸣遗精与阴虚内热证的共见上。肝肾同源,肾阴亏虚可见腰膝痠软,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导致眩晕耳鸣,肝脉失养则出现胁痛、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等阴虚内热的表现。针对此证,治疗应以滋补肝肾为主,常用方剂有杞菊地黄汤、一贯煎等。

  • 肝肾阴虚如果仅以阴虚为主,可以用知柏地黄丸。如果是因为阴虚导致虚火上炎,出现口干、口渴、口苦、两目干涩,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或者杞菊地黄丸。另外,对于阴虚更加明显,有咳喘的可以用麦味地黄丸。还有其他中药,比如左归丸,也是不错的药物。临床用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同时也可以做食疗,...

  • 【答案】:C 关格之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证。证候主症:小便短少,呕恶频作,头晕头痛,面部烘热,腰膝酸软,手足抽搐,舌红,苔黄腻,脉弦细。证机概要:阳损及阴,肾阴亏耗,肝阳上亢,内风自生。治法:滋补肝肾,平肝息风。

  • 辨证施治 治法:滋阴益肾,补血养肝。肝肾阴液相互资生,肝阴充足,则下藏于肾,肾阴旺盛,则上滋肝木,故有“肝肾同源”之说。在病理上,肝阴虚可下及肾阴,使肾阴不足,肾阴虚不能上滋肝木,致肝阴亦虚,故两脏阴液的盈亏,往往表现盛则同盛,衰则同衰的病理特点。故治宜滋阴益肾,补血养肝。...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