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护理学:常见病症——肺炎喘嗽

概 述
  肺炎喘嗽是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其临床主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病。
  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的外感热病之一,冬春二季尤为常见,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更易发病。本病的预后一般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受邪轻重及护理适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在中医文献中有咳喘、痰喘、肺闭(或肺痹)、马脾风等名称。肺炎喘嗽的命名,首先见于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是对麻疹期中出现肺闭喘嗽等证而言。

病因病机
  本病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内因常由于小儿气血未盛,形体未充,肺脏娇嫩,卫表不固,抵抗病邪能力较差而致。[图示]
   风寒外束、肺失宣降,则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嗽、气促、喉中痰鸣。
   风热犯肺,化火灼津,炼液成痰,痰热壅于气道,痰随气逆,往往壮热烦渴,喘嗽多痰,甚则痰声漉漉。
   脾虚湿盛,痰涎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阻塞气道,出现高热、烦渴、喉鸣痰涌、呼吸气促。甚则痰火相煽,内陷心肝,可伴见神昏、狂乱、抽搐等变证。
   正气不足,邪气内陷,肺气闭塞,心血瘀阻,久可导致心阳不振之变,甚则心阳暴脱。

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清新,阳光充足,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卧床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睡眠,治疗及护理尽量集中进行。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痂、鼻涕及口腔积物。较大患儿要鼓励其咳嗽排痰,或可用雾化吸出稀释痰液,或用吸引器吸出,切勿滥用镇咳剂。
   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有呼吸困难、紫绀时,哺乳可稍停片刻,给予吸氧,待紫绀缓解后再哺乳。呛咳重者可用滴管或小勺慢慢喂,以免进食用力呛咳加重。
   腹胀者可在腹部热敷、按摩或采用葱熨疗法、肛管排气等。
   注意观察病情,并作记录。特别注意心阳虚衰、邪陷心肝等危证的发生。

辨证施护
  本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病机以外邪闭肺,痰热内蕴,肺失清肃,气逆痰壅为主。治疗多以清热化痰,肃肺定喘为原则。
   常证 ┃风邪犯肺┃痰热闭肺┃正虚邪恋┃     变证
常证 → 风邪犯肺

1 症 状 护治原则 代表方 护 理
风寒闭肺   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舌苔薄白,指纹青,多至风关,脉浮紧。可伴恶寒、全身痠痛。  辛温开肺  三拗汤合葱豉汤或用华盖散加减  1.室内温暖,阳光充足,注意保暖。
 2.汤药宜热服,药后进热饮,并加盖衣被,以取全身微汗,并避免吹风。
 3.高热时可用温水擦身,或针刺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以散寒退热。
风热闭肺  轻证可见发热恶风,咳嗽气促,微有汗出。口渴痰多,咽部红赤,苔薄黄,脉浮数。重证见高热不退,咳嗽频频,气急鼻煽,喉中痰鸣,口渴烦躁,面色红赤,小便黄少,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浮数而滑。  轻证宜辛凉轻剂,宣肺化痰。重证宜辛凉重剂,化痰定喘。  轻证用银翘散加减,重证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1.室温宜偏低,患儿要卧床休息。衣被不宜过多,汗出当避风。
 2.汤药宜温凉服。多饮水或清凉饮料,如梨汁、藕汁、荸荠汁、萝卜汁以生津止渴。
 3.高热者,可针刺大椎、风池等穴或点刺放血。或物理降温,必要时可用中药退热,如紫雪丹、羚羊退热散等,禁用冷敷法。便秘者,于汤剂中加清热通便药,或用大黄泡水,使热从下泄。2023-02-16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1:24: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风痧,因其形似“痧子”,故名;现代医学称为“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较轻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全身出现细沙样皮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节,以五岁以下小儿为多见。并发症少,恢复较快,预后良好。但孕妇患风疹,其胎儿可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

  • 舌为心之苗,心火上炎,灼津耗血,故本病常见舌生芒刺,状如杨梅,而有“杨梅舌”之称。如邪毒炽盛,内陷心肝,则可出现抽风、昏迷等重危症状。后期常见肺胃阴伤之证。本病在病程中或恢复期间,可以出现心悸、骨节痹痛和红肿灼痛、水肿等症。临床表现 起病多急骤,常有发热,咽痛,头痛,呕吐等症状...

  • 病因病机 外感时行邪毒,由口鼻而入,蕴伏肺脾。肺脾受邪,表卫调节失和,宣发失常,则见发热,咳嗽,流涕等肺卫症状。水湿运化失常,邪毒与内湿相搏,透发于肌表,则发为水痘。水痘病情一般较轻,多属风热轻证。少数受邪较重,毒热炽盛,内犯气营,则发为疹点稠密,色红赤、紫暗等重症。临...

  • 疳气  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稍稀,食欲不振,甚则厌食,精神不佳,大便或溏或秘,舌苔薄白或微黄。 和脾健运 资生健 脾丸加减 疳气护理 疳积  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甚至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黄如结穗,精神不振,睡眠不宁,或伴有揉眉挖鼻,咬指磨牙,动作异常。 消积理脾...

  • 积滞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所形成的一种慢性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为特征。夏秋季节常见,多发于婴幼儿,预后一般良好。相当现代医学的慢性消化不良、轻度营养不良症等。积滞与伤乳、停食、疳证等有密切关系,一般伤于乳食,经久不愈,病情增进,可变成积,积久不消...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