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护理学:常见病症——肺炎喘嗽

概 述
  肺炎喘嗽是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涎上壅、甚则涕泪闭塞、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为其临床主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病。
  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的外感热病之一,冬春二季尤为常见,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更易发病。本病的预后一般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受邪轻重及护理适当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在中医文献中有咳喘、痰喘、肺闭(或肺痹)、马脾风等名称。肺炎喘嗽的命名,首先见于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是对麻疹期中出现肺闭喘嗽等证而言。

病因病机
  本病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内因常由于小儿气血未盛,形体未充,肺脏娇嫩,卫表不固,抵抗病邪能力较差而致。[图示]
   风寒外束、肺失宣降,则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嗽、气促、喉中痰鸣。
   风热犯肺,化火灼津,炼液成痰,痰热壅于气道,痰随气逆,往往壮热烦渴,喘嗽多痰,甚则痰声漉漉。
   脾虚湿盛,痰涎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阻塞气道,出现高热、烦渴、喉鸣痰涌、呼吸气促。甚则痰火相煽,内陷心肝,可伴见神昏、狂乱、抽搐等变证。
   正气不足,邪气内陷,肺气闭塞,心血瘀阻,久可导致心阳不振之变,甚则心阳暴脱。

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清新,阳光充足,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卧床休息,保证患儿充足睡眠,治疗及护理尽量集中进行。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痂、鼻涕及口腔积物。较大患儿要鼓励其咳嗽排痰,或可用雾化吸出稀释痰液,或用吸引器吸出,切勿滥用镇咳剂。
   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食物,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有呼吸困难、紫绀时,哺乳可稍停片刻,给予吸氧,待紫绀缓解后再哺乳。呛咳重者可用滴管或小勺慢慢喂,以免进食用力呛咳加重。
   腹胀者可在腹部热敷、按摩或采用葱熨疗法、肛管排气等。
   注意观察病情,并作记录。特别注意心阳虚衰、邪陷心肝等危证的发生。

辨证施护
  本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病机以外邪闭肺,痰热内蕴,肺失清肃,气逆痰壅为主。治疗多以清热化痰,肃肺定喘为原则。
   常证 ┃风邪犯肺┃痰热闭肺┃正虚邪恋┃     变证
常证 → 风邪犯肺

1 症 状 护治原则 代表方 护 理
风寒闭肺   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舌苔薄白,指纹青,多至风关,脉浮紧。可伴恶寒、全身痠痛。  辛温开肺  三拗汤合葱豉汤或用华盖散加减  1.室内温暖,阳光充足,注意保暖。
 2.汤药宜热服,药后进热饮,并加盖衣被,以取全身微汗,并避免吹风。
 3.高热时可用温水擦身,或针刺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以散寒退热。
风热闭肺  轻证可见发热恶风,咳嗽气促,微有汗出。口渴痰多,咽部红赤,苔薄黄,脉浮数。重证见高热不退,咳嗽频频,气急鼻煽,喉中痰鸣,口渴烦躁,面色红赤,小便黄少,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浮数而滑。  轻证宜辛凉轻剂,宣肺化痰。重证宜辛凉重剂,化痰定喘。  轻证用银翘散加减,重证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1.室温宜偏低,患儿要卧床休息。衣被不宜过多,汗出当避风。
 2.汤药宜温凉服。多饮水或清凉饮料,如梨汁、藕汁、荸荠汁、萝卜汁以生津止渴。
 3.高热者,可针刺大椎、风池等穴或点刺放血。或物理降温,必要时可用中药退热,如紫雪丹、羚羊退热散等,禁用冷敷法。便秘者,于汤剂中加清热通便药,或用大黄泡水,使热从下泄。2023-02-16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4-10-06 01:44: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无力排痰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3)体温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 #(4)营养不足:与消化道功能紊乱引起摄入不足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脓胸; #(6)知识缺乏(家长):与家长缺乏小儿肺炎有关护理和预防...

  • 首先就是要保证好宝宝的营养、水分需求要给孩子吃易消化又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等;如果伴有高烧就只能吃流质半流质食物;辛辣油腻的食物务须我多说是绝对不能吃的;偶尔给孩子榨一杯新鲜果汁既可以保证水分、营养需求又可以满足孩子的口味

  • A,B,C,D,E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