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治疗头痛目眩,咽喉肿痛!

【定位】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穴位释义】
中冲。中,与外相对,指中冲穴内物质来自体内心包经。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由体内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故名。
【操作要点】
直刺0.5-1.0寸。
【取穴方法】
侧坐或仰卧位。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主治】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养生保健】
盘腿正坐,用左手拇指指腹按压右侧的太溪穴,按压时先按顺时针方向旋按20次,然后再按逆时针旋按20次,然后以相同的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按压左侧的太溪穴。
每次按揉5分钟左右,每天2次。可缓解咽喉肿痛、干燥,以及手脚怕冷、发凉等。
2022-09-01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9:42: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太溪穴是肾经的输穴和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的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补肾气和补肾阴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头痛目眩、咽喉肿痛以及牙齿疼痛、耳鸣、耳聋和气喘,还可以治疗胸痛咳血、消渴症、妇女的月经不调和肾虚导致的失眠健忘以及肾虚导致的遗精、阳痿、早泄等疾病。同时,可以治疗由于肾气...

  • 功效:太溪穴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病症,包括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月经不调、阳痿、遗精、内踝肿痛、腰脊疼痛等。此外,它还有助于治疗失眠健忘、咳嗽气喘、手脚冰凉等症状,并具有祛斑祛痘、美白肌肤的美容效果。针刺深度:在针灸治疗中,太溪穴一般直刺0.5~1寸。具体的针刺深度应根据患者...

  • 解剖上,太溪穴周围有胫后动、静脉,以及小腿内侧皮神经,特别是与胫神经的路径相交。这个穴位对于身体有多重功效,包括缓解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性功能问题如遗精阳痿,以及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等症状。它尤其适用于治疗肾...

  • 按摩太溪穴的益处包括:治疗头痛、目眩、牙痛、咽喉肿痛等;缓解女性生理不顺、月经不调、肾脏病等问题;改善关节炎、风湿痛、腰背痛等症状;以及缓解精力不济、失眠、健忘等。此外,它还能帮助美白肌肤,减少色斑和痘痘的产生。关于太溪穴的命名,它意味着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反映出该穴气血的...

  • 太溪穴是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主要作用于肾脏,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清热生气的功效,可治疗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等病症。治疗配穴举例 1、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