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原穴,位置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肾脏疾患,如遗尿、癃闭、淋证、遗精、阳痿、小便频、水肿;妇科疾患,如月经不调、闭经、带下、不孕;胸肺疾患,如咳嗽、气喘、咯血;神志疾患,如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头面五官疾患,如头痛、牙痛、咽喉肿痛、暴喑、鼻衄不止、耳鸣耳聋、青盲、夜盲、口中热;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内踝肿痛、足跟痛、下肢厥冷、腰痛、脊背痛;虚劳、脱证脱法、消渴。
2011-01-24
主治肾脏疾患,如遗尿、癃闭、淋证、遗精、阳痿、小便频、水肿;妇科疾患,如月经不调、闭经、带下、不孕;胸肺疾患,如咳嗽、气喘、咯血;神志疾患,如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头面五官疾患,如头痛、牙痛、咽喉肿痛、暴喑、鼻衄不止、耳鸣耳聋、青盲、夜盲、口中热;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内踝肿痛、足跟痛、下肢厥冷、腰痛、脊背痛;虚劳、脱证脱法、消渴。
2011-01-24
太溪穴 Tài xī(KI3 )
〖穴位取穴法〗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穴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腧穴、原穴。
〖别名〗大溪穴,吕细穴。
〖穴义〗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
〖名解〗
(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2)吕细。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细,弱也、小也。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
(3)肾经俞。俞,输也。本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故为肾经俞穴。
(4)肾经原。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输出的地部经水真正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肾经原穴。
(5)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肾经而传,气化之气吸热后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2011-01-24
〖穴位取穴法〗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穴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肾经腧穴、原穴。
〖别名〗大溪穴,吕细穴。
〖穴义〗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
〖名解〗
(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2)吕细。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细,弱也、小也。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
(3)肾经俞。俞,输也。本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故为肾经俞穴。
(4)肾经原。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输出的地部经水真正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肾经原穴。
(5)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肾经而传,气化之气吸热后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201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