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看抑郁症?

抑郁症的病位在肝,基本发病机制为肝气郁滞不畅,治疗上重视疏肝解郁,调畅气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发病量超过3亿,而且有日益增加的趋势。此病发病群广,各年龄层的患者均可见,以女性居多。

临床表现多见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兴趣缺乏,悲观消极,胸胁胀痛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状,严重则生不如死,有 想法或企图了结生命。部分患者同时伴有焦虑症、狂躁症或其他精神类疾患。

从现代医学角度而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其中有经典的神经递质假说(脑中缺乏单胺递质)和神经内分泌假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失调),发病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为情志病,滞而不通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而言,抑郁症为情志病,属郁证的范畴。郁证也包括焦虑症和精神衰弱等精神疾病。郁者,滞而不通也。凡是导致体内产生不通之证的因素皆可称为广义之郁,如气、血、火、食、湿、痰郁等。狭义之,郁,指情志不舒所致的抑郁现象。

元代医家朱丹溪云:“肝之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明代医家徐春甫论:“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可见多种疾病由气滞而生,故养生与治病均不可忽视情绪的顺调和气机的条达。

抑郁症的病位主要在肝,基本发病机制为肝气郁滞不畅,常见症状为情绪低落、易怒易哭、频频叹气、胸胁满闷等。治疗上重视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一般以柴胡类方子为首选。其他具有疏肝理气功效的中药包括玫瑰花、佛手、青陈皮、郁金等。实际上,抑郁症的发展变化多端,病程缠绵,治疗上不能拘泥于一法。病情也可涉及心、脾等脏腑失调。

整体合参,辨证论治

从五行角度分析:

一、木(肝)生火(心),母病及子,肝之疏泄功能失调可导致心神失养。患者出现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的表现。有助于养心安神的中药包括柏子仁、莲子、丹参、桂圆、合欢花等;

二、木(肝)郁乘土(脾胃),肝病影响脾胃功能时,患者可出现食欲不佳、恶心欲呕、腹部胀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擅于健脾益胃的中药有白术、山药、党参、茯苓、大枣等。

目前,中医采用的治法层出不穷,包括中药、体针、电针、各种微针疗法(头针、眼针、耳针、腹针)和其他非药物疗法(保健推拿、音乐疗法、心理疗法)。有研究证明针药结合治疗的效果胜过单一治疗。

此外,治疗上应考虑患者的体质因素、病情轻重、病程阶段,整体合参,才能体现中医因人而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

生活中的不如意若不适当调适,易引发情志不遂。人们应及时给予重视,接受专业辅导和治疗,以免病程迁延,加重心理及生理负担。身为医者应遵循“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理念。行医时抱持同理心,适当倾听与回应,往往会带来事半功倍之效。

********本篇文字为文摘,仅供参考2022-07-03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4 04:54: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对抑郁症、神经症等现代医学病症的解释,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疾病发展过程,将其归入郁证范畴。郁证这一概念早在《内经》时期就有较为系统的描述,强调情志内郁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肝脏具有条顺、畅达、疏通的特性,被视为刚脏,五行属木。肝主疏泄,调节气机升降,调畅血量,以及调畅情志。...

  • 中医角度认为抑郁症发生与肝的关系密切,通常由肝气郁结、疏泄不及等导致。抑郁症在西医属于精神心理方面疾病,患者可表现为沉默寡言、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同时可能合并胁肋部胀满不适、口干、口苦,同时感觉悲观、无乐观情绪等症状。西医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体内神经递质异常有关,中医认为肝的重要功能是...

  • 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 1、肝郁脾虚型 这类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波动大、悲观厌世、叹息连连、胁部胀满不适、腹胀腹泻、疲倦食欲不振。舌象表现为淡红色,舌苔薄白,脉象细弦。2、气滞血瘀型 这类患者常表现出情绪抑郁、 念头、烦躁不安、行动迟缓、面色暗沉、胁部疼痛。女性患者可能出现闭经。舌质可能...

  • 中医认为,抑郁症的根本在于阳气郁结,无 常发挥其温暖、鼓舞、和煦、光明的作用。阳气郁结使得患者表现出懒散、呆滞和忧郁的状态,这些都是阳气郁结的表现。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主要表现为阳气郁结,无法达到应有的状态,导致精神机能衰退。阳气郁结使得人体失去温暖、鼓舞、和煦、光明的功能,这是抑郁症...

  •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中医上主要是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引起的,在中医上治疗抑郁症也是有很多方法的,只要达到阴阳调和,抑郁症便会解决了,因此抑郁症患者不妨尝试一下中医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抑郁症通常可分为久郁伤神和阴虚火旺两类: 1、久郁伤神者,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恍惚...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