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可以治疗什么病症?

1.神聪
[取法]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取之(图8-107)。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症;偏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图8-107

2.印堂
[取法]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当两眉头连线中点取之(图8-108)。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呕吐;产妇血晕、子痫;急慢惊风;颜面疗疮;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图8-108

3.太阳
[取法]正坐或侧伏,当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外开1寸的凹陷中取之(图8-109)。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口眼歪斜、牙痛、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禁灸。

4.鱼腰
[取法]正坐或仰卧位,两目平视,当眉毛中间与瞳孔直对处取之(图8-108)。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眶上神经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禁灸。
5.球后
[取法]嘱病人正坐仰靠,轻轻闭目,目平视,于眶下缘外1/4折点处取之(图8-108)。
[主治]目疾,如视神经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近视、早期白内障。
[刺灸法]轻压眼球向上,向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灸。
6.牵正
[取法]正坐或侧伏,在耳垂前方0.5~1寸,与耳垂中点相平处取之(图8-109)。
[主治]口眼歪斜、口疮、口臭、下牙痛。
[刺灸法]向前斜刺0.5~0.8寸,可灸。
7.翳明
[取法]正坐,头略前倾,在风池与翳风连线中点取之(图8-109)。
[主治]目疾,如近视、远视、雀目、青盲、早期白内障;以及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精神病。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8.耳尖
[取法]正坐或侧伏,折耳向前,在耳廓上端所指处取之(图8-110)。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偏正头痛;喉痹;麦粒肿。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图8-110

9.颈臂
[取法]仰卧去枕,头转向对侧,在锁骨内1/3与外2/3交点处直上1寸,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取之(图8-111)。
[主治]肩、臂、手指麻木或疼痛以及上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3~0.5寸,不可深刺,免伤肺尖。
图8-111

10.血压点
[取法]俯伏,在后正中线上,当第六、七颈椎棘突间旁开2寸取之(图8-112)。
[主治]高血压或低血压。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1.腰眼
[取法]俯伏,在后正中线上,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5~4寸处的凹陷中取之(图8-112)。
[主治]尿频、消渴;腰痛、虚痨羸瘦、妇科疾患。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图8-112

12.脐中四边
[取法]仰卧,与神阕穴上下左右各开1寸处取之(图8-113)。
[主治]胃脘疼痛、腹中雷鸣、泄泻、消化不良;小儿惊痫;疝痛;水肿。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3.利尿穴
[取法]仰卧,在前正中线上,于神阙与尺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取之(图8-113)。
[主治]癃闭、淋沥、血尿;腹痛、泄泻、痢疾;子宫脱垂、胃下垂。
[刺灸法]直刺0.5~1寸,或用手指按压,可灸。
图8-113

14.十宣
[取法]仰掌,十指微屈,于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处取之(图8-114)。
[主治]昏迷、晕厥、中暑、热病;小儿惊厥;咽喉肿痛;指端麻木。
[刺灸法]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图8-114

15.夹脊
[取法]又名华佗夹脊,在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各旁开0.5寸,共34个腧穴(图8-112)。
[主治]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及上肢疾病;下胸部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穴位治疗腰腹部以及下肢疾病。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16.八邪
[取法]微握拳,与手背第一至五指间的缝纹端取之(图8-115)。
[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头项强痛、咽痛、齿痛、目痛;烦热;毒蛇咬伤。
[刺灸法]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图8-115

17.八风
[取法]正坐或仰卧,于足背各趾间的缝纹端处取之(图8-116)。
[主治]足跗肿痛、脚弱无力;头痛、牙痛;疟疾;毒蛇咬伤;足趾青紫;月经不调。
[刺灸法]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图8-116

18.鹤顶
[取法]屈膝,于髌骨上缘中点上方的凹陷处取之(图8-117)。
[主治]膝关节痠痛、腿足无力、鹤膝风、脚气。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图8-117

19.胆囊
[取法]正坐或侧卧,在阳陵泉穴直下1寸左右,压痛点明显处取之(图8-117)。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胁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20.阑尾
[取法]正坐或仰卧屈膝,在足三里与上巨虚之间的压痛点明显处取之(图8-117)。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胃脘疼痛、消化不良;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2019-08-05
人体 有一个经外奇穴夹脊穴,是穴位最多的,分段治疗五脏六腑的病症和相应阶段的对应疾病,比如带状疱疹等,针灸王医生教大家如何取穴和如何操作治疗。

2021-05-27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17 02:45:0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耳尖穴被视为防病、治病一大要穴,耳尖穴是经外奇穴,有清热祛风、解痉止痛等功效,可缓解治疗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此穴涉及病种十分广泛,耳尖具有抗过敏、抗炎症、抗风湿、提升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运用耳尖刺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并改善组织供血、供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属实热之证...

  • 1. 大拇指内侧横纹上的穴位是经外奇穴,具有独特的疗效。2. 该穴位能够贯通心、脾、肺三条经脉,具有治疗风邪、惊悸、积食等症状的功效,同时也能用于治疗口鼻咽喉相关疾病。3. 大拇指的顶端穴位主要用于治疗头部疾病,而大拇指横纹处的穴位能够治疗鼻腔至咽喉部位的疾病。4. 位于地仓下0.5寸、呈现红...

  • 除此之外,还有人发现四缝穴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疖肿、痛风以及月经不调等症状。尽管这些应用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和验证,但四缝穴的多功能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 独阴穴位于足底部,第二趾骨远端趾间关节的中点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理冲任,活血调经,理气止痛。适用于月经不调、阴痛、阴肿挺出、难产死胎、胞衣不下、女子干哕、呕吐、腹部疼痛、胃痛、胸胁痛、猝心痛、疝气、吐血等疾病的治疗。气端穴位于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离缘0.1寸,左右两侧共有10个穴位。

  • 颈百劳穴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其主要治疗的病症包括咳嗽、气喘、颈项部僵硬及疼痛等。比如,它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颈项部扭伤或挫伤、神经衰弱、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颈百劳穴进行治疗。该穴通过针灸或按摩等方法刺激,可有效缓解上述病症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