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盗汗的原因及治疗

  引起小儿盗汗的原因很多,应具体分析,辨证施治。那宝宝盗汗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宝宝盗汗的原因及治疗,希望对您有用。
  宝宝盗汗的原因   一是生理性盗汗。婴幼儿时期,由于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可使机体产热增加,或者进食不久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这些均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内。此外,盗汗还见于睡前吃过较烫的饮食,或被子盖得太多大厚,或室内温度过高等。上述诱因均可使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发出信号,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全身出汗,尤以躯干、面部显著。
  二是病理性盗汗。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小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有一点要注意,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综合分析,必要时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以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佝偻病主要见于两岁半以下的儿童。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除此之外,患儿常有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检查血沉、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胸部X线摄片等,往往可发现异常,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由此可见,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作为父母,不能一见小儿盗汗就盲目服药,这是很不可取的。
  一旦小儿出现盗汗,应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临床上对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用调整生活规律,祛除生活中的致热诱因。比如:入睡前适当限制小儿活动,尤其是控制剧烈运动;睡前不宜吃得太饱,更不宜在睡前给予大量热食物和热饮料,卧室温度不宜过高,冬天最适宜的温度为24-27℃;最好穿单衣入睡,不要穿毛衣、毛裤;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如有条件应该使用睡袋,这样更保险。
  宝宝盗汗的治疗   1.加强营养,合理膳食,荤素搭配,粗细兼吃,纠正患儿的偏食,厌食习惯,以增强体质。
  2.注意锻炼身体。如游泳、滑冰、球类、跑步等运动,可酌情安排。
  3.避免接触感染。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去,室内不要吸烟,保持空气流通。可用温盐水漱口。
  4. 可采用食疗方法,增强脾胃功能。如:山药胡萝卜粥:山药去皮切片,放胡萝卜,与白米同煮,早晚服食;还可以根据情况加莲子、大枣、薏苡仁、黄芪等。
  5. 按摩及耳针疗法:
  (1)按摩腹部,揉中脘,补脾土(拇指指末节指腹螺纹面),按揉足三里穴。
  (2)耳穴选肺、脾、皮质下穴,按摩出现热胀感而止,每穴60下,10天为一疗程。或选上述穴位贴耳豆,保留15~20天。
  宝宝盗汗的预防   小儿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动量过大,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小儿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有益于小儿的身心健康。有的小儿的夜间大汗,是由于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一般说来,若家长注意到上述几种容易引起产热增多的诱因,并给予克服,出现盗汗的机会会自然减少。即使小儿偶尔有一二次大盗汗,也不必过分担心,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份和盐份,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2)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3)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4)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的预防佝偻病措施。
2022-07-29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3:07: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对生理性盗汗,一般不推荐使用药物治疗,而是采取措施消除可能导致高热的原因。病理性盗汗则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缺钙可能是导致盗汗的原因之一,因此应适当补充钙、磷和维生素D等。为预防病理性盗汗,有几点注意事项: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和反射的光线;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早产儿、双胎或有消化道疾病的...

  • 首先,盗汗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阴虚导致的。阴虚体质的宝宝通常比较虚弱,阴气不足。当宝宝入睡后,由于内热加重,体表会出现大量出汗的现象。这类宝宝通常体温偏高,睡觉时喜欢踢被子,手掌心发热,脾气可能较为暴躁,大便较干燥,小便会有些发黄,脸颊和嘴唇也会有些发红。其次,脾虚也是导致宝宝盗汗...

  • 缺钙时,宝宝在夜间睡眠中会表现出出汗的症状,医学上称为盗汗。长期缺钙还可能引起枕秃,即后脑勺一圈头发脱落的现象。此外,严重的缺钙可能导致方颅、鸡胸和肋骨外翻等症状。因此,建议家长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微量元素,以便确认是否缺钙,并及时进行补钙治疗。补充足够的钙质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钙是构...

  • 宝宝盗汗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家长们首先需要帮助宝宝明确盗汗的原因。生理性盗汗主要是由于宝宝皮肤含水量高,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但自身调节能力尚未完善。如果宝宝在睡前活动过度或刚进食不久,会增加体内热量,导致睡眠时出汗增多。对于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药物治疗,只...

  • 除了上述原因,宝宝体质虚弱,患有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盗汗。例如,结核病不仅会导致宝宝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可能出现出汗现象。患佝偻病的宝宝在入睡后也会开始多汗,尤其是头部,可能会湿透枕席或枕巾,并伴有枕秃和惊哭等症状。如果宝宝有低血糖,常会在天亮前出现多汗,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脉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