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白头翁汤

一、白头翁汤方,白头翁二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这个是治阿米巴原虫痢疾的专病专方。白头翁的药性《神农本草经》:白头翁:味苦,温。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一名野丈人,一名胡王使者,生山谷。新鲜白头翁,药性很强,是非常强的抗癌药,白头翁一径直上,上面长了一层白毛,发热发冷叫疟,狂易,是热到一个人发狂。瘿气是指脖子这边淋巴有肿块,白头翁毛比较多,有容平之气,祛的风,从厥阴区块连到少阳区块,可以治淋巴肿块,白头翁治阿米巴原虫的痢疾,也治 滴虫。肝气郁结用白头翁也比较好。还能止血,流鼻血也可以治。秦皮的药性《神农本草经》:秦皮,味苦,微寒,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轻身。生山谷。秦皮治眼红肿流泪,是燥药,也是涩药,能涩住一个人的下利;秦皮,是防日晒的药,也可以煮水当防晒水涂身上,还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二、下利,其人虚极者,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主之。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方白头翁二两,甘草二两,阿胶二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渣,纳胶烊消,分温三服。这个治很虚的下利。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枳实三枚(炙),厚朴二两(去皮尖),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二味,取一升二合,去渣,纳大黄再煮一二沸,去渣,分温二服,一服谵语止,若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尽服之。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宜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方栀子14枚(劈),香豉四合(棉裹),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纳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渣,分温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抓主证是按一下胃部,看是否拒按。下利,腹痛,若胸痛者,紫参汤主之。紫参汤芳,紫参半斤,甘草三两,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纳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紫参,就是石见穿,破淤通血的效果。气利,诃黎勒散主之。诃黎勒十枚(煨),右一味,为散,粥饮合,顿服之。诃黎勒,就是诃子,这味药涩,气利是一面下利,一面有气上冲。2022-07-27
mcxzy 阅读 3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0:01: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与白头翁汤方相比,桃花汤主要用于脓血痢,而白头翁汤方则用于无血的热痢。白头翁汤方专治热痢,与葛根汤有区别,适用于一般肠炎下利。如果遇到热痢严重、里急后重的情况,即上完厕所后还想再去上厕所,肛门收不起来时,应使用白头翁汤方。在《伤寒论》中,白头翁汤方适用于多个热利的临床情况,包括葛...

  • “白头翁汤”源自张仲景《伤寒论》,是用于治疗厥阴病脉证的典型中药方剂。其组成包括白头翁15克,黄柏12克,黄连6克,秦皮12克。该方剂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痢疾。症状包括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色多于白色,伴有口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此方对阿米...

  • 白头翁汤,源自古代经典著作《伤寒论》,属于清热剂类别,其主要目标是清热解毒,针对的是脏腑内部的热毒。该汤剂的主要成分包括白头翁(15克)、黄柏(12克)、黄连(6克)和秦皮(12克)。通过一个趣味记忆的方式,我们可以理解其组成:白头翁象征白头翁,黄连对应练(音同连),黄柏代表百(数量词),...

  • 《伤寒论》原文︰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医宗金鉴》注曰︰三阴俱有下利证,自利不渴属太阴,自利渴属少阴。惟厥阴下利,属寒者厥而不渴,下利清谷;属热者...

  • 白头翁苦寒能入阳明血分而凉血止痢;秦皮苦寒性涩能凉肝益肾而固下焦;黄连凉心清肝黄柏泻火补水并能燥湿止痢而厚肠取寒能胜热苦能坚肾涩能断下也。”而《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则指出:“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同时该文献还提到:“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这些记载...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