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有哪些?

拔罐疗法是一种借助热力和外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子在皮肤上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通畅气血,泄热除毒的一种治疗方法。有行气消肿、活血祛寒的作用。拔罐应根据病情选择经络上的穴位或病区,如治疗感冒头痛、结膜炎,可拔太阳穴;治疗支气管炎可拔背部肺俞穴或肩胛间区。而治疗腹痛、腹泻、胃痛,可拔天枢、中脘、气海、脾俞、胃俞或足三里。
拔罐所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竹罐、陶罐、玻璃罐、杯子、药瓶,只要其口光滑,边缘平整即可以,操作方法只要用镊子或手捏住燃烧着的一块或一团酒精棉,点燃后迅速丢入罐内,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火立即熄灭。
拔罐疗法看来温和,也有所禁忌:全身枯瘦,身体失去弹力者,不宜拔罐;血管多的部位及心尖搏动处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拔罐;水肿患者宜慎用;月经期或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作刺血拔罐。
以下介绍几种肠胃病常见病症的拔罐疗法:
慢性胃炎
[取穴]大椎、上脘、脾俞、身柱、胃、俞、中脘。
[做法]取大椎、上脘、脾俞及身柱、胃俞、中脘两组穴位三个为一组,每穴施行闪罐15~20下,然后留罐15分钟,隔日治疗1次。本法适于各种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炎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
[做法]以闪火法拔罐,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7次为1疗程。
胃、十二指肠溃疡
[取穴]脾俞、中脘、气海、足三里。
[配穴]胃中有振水声者配阳陵泉;兼食滞腹胀、腹泻者配天枢。
[做法]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胃下垂
[取穴]脾俞、中脘、气海、足三里、阳陵泉、天枢。
[做法]患者侧卧,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分钟,2~3日为1次,10次为1疗程。
2020-01-03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8:00: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4. 推罐:又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通过推拉移动罐子,使皮肤潮红。5. 闪罐: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6. 针罐:先针刺,然后将针留在原处,再拔上火罐。7. 药罐:包括煮药罐和贮药罐,使用特定药物增强治疗效果。8. 刺血:用刺血法刺破小血管后拔...

  • 拔火罐疗法历史悠久,最初被用于脓肿治疗及风湿、肺痨等内科疾病。如今,这一疗法因其便捷和高效而备受青睐。其操作方法多样,包括纸入罐法、滴酒法、贴棉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之处,如纸入罐法快速直接,滴酒法通过酒精燃烧产生吸力,而贴棉法则较为温和。除了传统的火罐疗法,水罐法和抽气法也...

  • 走罐,是一种沿着皮肤表面移动罐子的方法,适用于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刺血拔罐则是在拔罐前先在皮肤上刺破小口,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和血液,适用于风湿病和关节炎等疾病。留针拔罐结合了针灸和拔罐,先在皮肤上针灸后进行拔罐,有助于疏通经络,适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和改善身体机能。药罐则是将药物放入罐...

  • 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上产生负压,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其方法多样,常见的有闪火法和贴棉法,前者通过点燃酒精棉球迅速排除罐内空气,后者则将酒精棉片放入罐内点燃后贴于皮肤上。拔火罐前可在患处涂抹一层薄薄的油质,以增加吸附力,避免皮肤受损。治疗时间一般为10至...

  • 拔罐疗法在中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全身疾病的治疗常选择大椎和身柱这两个穴位。对于下半身疾病的治疗,命门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咳嗽等,可以选择风门、肺俞、脾俞、中府等穴位进行拔罐。心肺脾肾肝等内脏器官的疾病治疗中,心俞、肾俞、肝俞、脾俞、神道都...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