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经所有穴位

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穴,止于俞府穴,左右各27穴。
涌泉(井穴)位置:足底(不包括足趾),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
当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卷足时足前部呈凹陷处。
主治:头顶痛、小儿抽搐、昏厥、脑溢血、癔病、癫痫。
然谷(荥穴)位置:足内踝前下方,足舟骨前下凹陷处。
主治:膀胱炎、月经不调,糖尿病、咽喉肿痛。
太溪(原穴)位置:内踝尖与跟腱之中点。
主治:肾炎、膀胱炎、遗尿、月经不调、下肢瘫痪。
大钟(络穴)位置:内踝后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太溪穴下5分稍后处。
主治:咯血、哮喘、小便不利、神经衰弱、癔病、便秘、足跟痛。
水泉(郄穴)位置: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前上部凹陷处。
主治: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小便不利、近视。
照海(八脉交会穴)位置:足内侧,内踝尖直下1寸处。
主治: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扁桃体炎、癫痫。
复溜(经穴)位置: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
主治:肾炎、睾丸炎、盗汗、腹泻、便秘、腰痛。
交信(经穴)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侧缘内方。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泄泻、便秘、睾丸肿痛。
筑宾 位置: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5寸,胫骨内侧缘后约2寸。
主治:腓肠肌痉挛、癫痫、精神病。
阴谷(合穴)位置:正坐屈膝,腘窝横纹内侧端,两筋间取之。
主治:下腹胀痛、膝痛、生殖系疾病。
横骨 位置:下腹部,脐下曲骨穴旁开5分。
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疝气。
大赫 位置:横骨穴上1寸,中极穴旁开5分。
主治:阴部痛、遗精、白带过多。
气穴 位置:下腹部,横骨穴上2寸、中极穴旁开5分。
主治:月经不调,腹泻。
四满 位置:下腹部,横骨穴上3寸、石门穴旁开5分。
主治:崩漏、产后腹痛、腹泻。
 
中注 位置:脐下1寸、阴交穴旁开5分。
主治:月经不调、小腹痛、便秘。
肓俞 位置:脐上旁开5分  
主治:黄疸、胃痛、疝痛、便秘、痛经。
商曲 位置:肓俞穴上2寸、下脘穴旁开5分。
主治:胃痛、疝痛、腹膜炎、食欲不振。
石关 位置:肓俞穴上3寸、建里穴旁开5分。
主治:胃痛、呃逆、便秘、产后腹痛。  
阴都 位置:肓俞穴上4寸、中脘穴旁开5分。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
通谷 位置:肓俞穴上5分、上脘穴旁开5分。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
幽门 位置:肓俞穴上6寸、巨骨穴旁开5分。
主治:腹痛、喛气、呕吐、腹泻。
步廊 位置:中庭穴旁开2寸、第五肋间处
主治: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支气管炎。
神封 位置:膻中穴旁开2寸、第四肋间处。 
主治: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支气管炎、乳腺炎。
灵墟 位置:玉堂穴旁开2寸、第三肋间处。
主治:气喘、咳嗽、呕吐、乳腺炎。
  
神藏 位置:紫宫穴旁开2寸、第二肋间处。
主治:咳嗽、呕吐、肋间神经痛。
彧中 位置:华盖穴旁开2寸、第一肋间处。
主治:咳喘、呕吐、胸痛。
俞府 位置:璇肌穴旁开2寸、横骨内端下缘凹陷处。  
主治:咳喘、胸痛、呕吐。

2011-06-30
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共27穴2011-06-30
肾经腧穴有: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共27穴,左右合54穴。2014-04-01
肾经的主要穴位

2020-11-19
mcxzy 阅读 168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1:30: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肾经的穴位有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等穴位,总共有27个穴位,每一个穴位都有独特的治疗价值。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穴,止于俞府穴,左右各27穴。涌泉(井穴)位置:足底(不包括足趾),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当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卷足时足前部呈凹陷处。主治:头顶痛、小儿抽搐、昏厥、脑溢血、...

  • 肾经穴位名解如下:涌泉:肾经的起点,象征水泉涌出,寓意肾经之水由此发源,滋养全身。然谷:承上启下的穴位,是热能与水液转换的关键,有助于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照海:名源于水火交融,象征肾经阴阳交错,化气升腾,对调和肾经阴阳有重要作用。太溪:象征虚实之变,是肾经的重要穴位,可用于治疗肾虚、肾亏...

  • 1. 肾经穴位 涌泉穴:可以温补肾气。 太溪穴:肾经的原穴,具有很好的补肾气功效。 大钟穴:肾经络穴,有助于补肾。 水泉穴、照海穴:照海穴通于阴跷脉,两者均可补肾。 复溜穴、交信穴、筑宾穴、阴谷穴:这些穴位也都有补肾的作用。2. 腹部腧穴 大赫穴、气血穴、四满穴、中渚穴、肓俞穴:这些...

  • 足少阴肾经主要负责人体多个穴位的功能,以下是部分穴位的详细信息:涌泉(KI1): 位于足底部,卷足时的第2、3趾趾缝头端与足跟连线前1/3与后2/3交点。主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等,以及与肾相关的病症。然谷(KI2): 足内侧缘,足舟骨下方,赤白肉际。主治月经不调、阴挺等妇科问题,以及相关...

  • 补肾养肾的三大穴位分别是:太溪穴 简介:这可是肾经元气的大本营哦,经常揉揉它,就像给肾脏加油打气一样。按摩方法:每天下午17-19点,用你测手的拇指或者按摩棒,给它来个5分钟的按摩,记得要有点酸涨和麻麻的感觉才到位呢!涌泉穴 简介:这可是个长寿的小秘诀哦,长按它,肾精充足,耳聪目明,...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