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的正确方法-煎煮滋补中药的注意点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2017-煎煮滋补中药的注意点
  有人说:“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其实,无论什么补药,终究还是药,长时间过多服用,必然会产生毒副作用。中医强调进补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不是虚证患者,是不能吃补药的,而虚症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和气血两虚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不分虚实诸症,乱用补药,只能越补越糟。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煎中药的正确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1、时间要适宜:
  补药煎好后,应将头煎、二煎、三煎混合,分晨起空服或晚上睡前服用较好。一般放置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以免滋补中药的药效成分损失。
  2、用具有讲究:
  煎煮药用具应选陶瓷沙锅、瓦罐或搪瓷器皿,铁、锡、铝等金属器皿均属禁忌之列。
  3、辨类煎仔细:
  煎补药时,如药中含有鳖甲、龙骨、龟甲、虎骨、鹿角等骨质、贝壳类补药,应先打碎煎30-4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同煮;而黄芪、党参、首乌等调理滋补药应用文火煎1小时再复煎一次,以免浪费药材。胶质、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应在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以免与其他药同煎时黏合煮焦。某些贵重药应另煮,如人参就另切成小片,放人盖盅内,隔水炖2-3小时。亦可用水磨汁或磨成细粉后调服。
  4、水火要相宜:
  水指水量,火即火候。煎滋补中药时将药放入锅内,加清水浸没药材,头煎水量以浸没药材2厘米为宜,二煎以水浸没药材0.5厘米为宜。一般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再 火头煎40-60分钟,二煎40分钟左右。
  5、锅盖要盖严:
  煎药时为使药物煎透,必须盖上锅盖。特别是滋补药品的贵重中药如人参、鹿茸等更应关盖文火煎熬。滋补药应煎2或3次,每次煎成200-300毫升为宜。
;2022-07-11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8:17: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时间是:先浸泡1小时、掌握好火候,控制好煎煮时间。1、浸泡 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不要用开水)至高出药面2~3厘米,浸泡1小时左右。如果处方中花、草类质轻松泡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适当再加水。2、火候 一般先用武火(急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火...

  • 1、浸泡:煎煮中药之前首先要浸泡1h左右,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2、煎煮:通过煎煮能使药效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药材种类、性质有关。一般中药材煎30分钟左右时间比较合适,根据药材的质地不同,最佳的煎煮时间也有所不同,15-60分钟不等,像解表类、清热类的中药,以花叶为主的药材15分钟就可以,...

  • 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如下:浸泡:煎煮中药之前,需要先将药材浸泡1小时左右。这一步骤有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析出,从而提高药效。煎煮:煎煮时间:一般中药材煎30分钟左右较为合适,但具体时间需根据药材的质地和种类进行调整。例如,解表类、清热类的中药,以及以花叶为主的药材,煎煮15分钟即可;而滋补类...

  • 煎中药需选用陶瓷罐,先将药物浸泡15-30分钟时间,再根据药物的煎煮的下药顺序进行煎煮,不同药物煎煮的时间在10-25分钟之间不等,一般煎煮的时间在20-30分钟,且每剂中药需煎煮2次,合并两次的药液按医嘱分次服用。部分中药的功效与煎药的方法关系密切,如部分药物需先煎,如矿物类药物、动物角甲类...

  • 在煎药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药物的浸泡时间。部分药物因干燥而难以煎煮,通过浸泡可使其变软,有利于恢复其天然状态并有效释放药物成分。对于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通常为1-1.5小时,其他药物则需根据特性决定浸泡时间。此外,控制煎药的火候同样重要。文火适合长时间煎煮,能使药物充分释放有效...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