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药四大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
一、《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由多人完成,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
该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该书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二、《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
《难经》被认为是可以羽翼《灵》《素》的中医经典著作,其寸口诊法,对奇经八脉、三焦和命门的论述均为后世所继承。

三、《神农本草经》(又名:《本草经》《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四、《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撰著,晋代王叔和编次的中医著作,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学著作。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该书载方113个,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并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该书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2023-01-07
mcxzy 阅读 232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5:36: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中国医学界,有四部极具影响力的经典著作,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这些著作汇集了秦汉以前的医药经验,为后世的医学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共18卷。这部巨著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

  •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作是中医四大经典。1、《黄帝内经》《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

  • 1、《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基石之一,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涵盖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内容。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核心概念。2、《难经》又称《黄帝八十一难经》,主要通过问答的形式解释中医的疑难问题,特别是脉学方面的内容。在中医理论和诊断...

  • 中医有四大经典著作,它们分别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成书时间最早,内容博大精深。它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基础理论,创立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等,为后世中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部经典至今...

  •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文献。它起源于神农氏,历经代代口耳相传,最终在东汉时期整理成书。《神农本草经》分为三卷,记载了365种药物,采用三品分类法,即上、中、下三品,其简练古朴的文字蕴含了中药理论的精髓,标志着对中国中医...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