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特点之辨证论治

一、中医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1、整体观念:

五脏一体、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2、辨证论治的运用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通过四诊(望、闻、问、切),分辨寒、热、虚、实,找到疾病原因和疾病部位(五脏六腑的某个或某几个)。

二、五脏六腑与五行的对应关系

木  肝  胆(肝、胆相表里)

火  心  小肠(心、小肠相表里)

土  脾  胃(脾、胃相表里)

金  肺  大肠(肺、大肠相表里)

水  肾  膀胱(肾、膀胱相表里)

五行相生相克图画法

第一步:画虚线五角星

第二步:依次写出木、火、土、金、水。

第三步:顺时针画出相生关系的圆圈。

第四步:在虚线五角星上画出相克关系的箭头。隔一个相克。

五行的正常关系:包括相生、相克与制化、胜复。

五行之间的异常关系:相生关系异常和相克关系异常。

五行相生关系异常: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子病犯母)。

母病及子的例子:脾为肺之母,所以慢性咳嗽调理脾。

子病及母的例子:肺虚导致脾虚。

五行相克关系异常:相乘,相侮

相乘:过度克制

相侮:反向克制

三、阴阳学说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消长平衡

4、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鱼。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四、阴阳失调

1、火(热)属阳,阳盛则热,实热,实则泻之,热则寒之。(用寒凉的穴位进行治疗)

2、阳偏衰,阳虚则寒,虚寒,虚则补之(阳虚补阳),寒则热之。

阳虚的症状:

常吃凉的,阳偏衰,四肢不温、自汗、面色苍白、舌苔白、畏寒(怕冷,穿多了就不冷了)。

阳虚和气虚会自汗。

(白天出汗是自汗,晚上出汗是盗汗)

3、阴偏盛,阳偏衰,阴盛则寒,实寒,实则泻之,寒则热之。

恶寒:怕冷,实寒,穿得再厚,还是怕冷。

4、阴衰,阴虚则热,虚热,虚则补之(阴虚滋阴、补阴),热则寒之。

盗汗是阴虚的典型症状。

五、小孩的特点: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易寒 -- 寒者热之

易热 -- 热者寒之

易虚 -- 虚则补之

易实 -- 实则泻之

或者寒热虚实夹杂。

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疾病信息。

运用五脏六腑与五行的关系,找到疾病部位。

运用八纲辨证,辨证疾病的寒、热、虚、实。

找到疾病脏腑对应的经络和穴位,进行合理的调理。2022-06-19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0:39: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答案】: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1)整体观念: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切相连性思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2)恒动观念: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都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中,从病因作用于机体到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

  • 中医的基本特点包括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人体与自然环境也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不仅要关注病变部位,还要考虑整体状况。这种观念强调了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和谐共生。辨证论治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方法,它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

  • 中医理论体系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切相关的,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如季节更替、气候变化等都会对人...

  •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①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②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相关临床资料,以明确病变本质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 中医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人与自然环境也视为一个整体,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态。这种观念强调治疗疾病时不仅要考虑局部病灶,还要关注整体状况,如气血津液的盈亏、脏腑功能的协调等...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