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辩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论》D.《诸病源候论》
2.疾病过程中,先有高热汗出,面红脉洪,后突然转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用下列何种理论解释()
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阳损及阴D.阳盛格阴
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于下列何种治法()
A.阳中求阴B.热者寒之C.阴中求阳D.阳病治阴
4.“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说明了下列何种关系()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
5.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B.炎上C.润下D.从革
6.阴偏衰,其病证的性质是()
A.实热证B.虚热证C.下寒上热证D.真寒假热证
7.水气有余,而致土气衰弱,属于下列何种关系()
A.制已所胜B.侮所不胜C.侮而乘之D.轻而侮之
8.手少阳经所属的脏腑是()
A.心包B.胆C.三焦D.膀胱
9.与足太阴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A.足阳明经B.足少阳经C.足太阳经D.足厥阴经
10.绕阴器,抵小腹的经脉是()
A.脾经B.肾经C.肝经D.胆经
11.对心主血脉的功能起最关键作用的是()
A.心血的充盈B.心气的充沛C.心神的安宁D.脉道的通畅
12.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是()
A.行血气B.藏精气C.传化物D.主生殖
13.“孤腑”是指()
A.胆B.三焦C.膀胱D.胃
14.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要关系的两脏是()
A.脾与肝B.肾与肝C.肝与肺D.肾与脾
15.与脑髓充盈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肾
16.所以称“肝肾同源”,是因为()
A.水能涵木B.津血同源C.精血互化D.同居下焦
17.既恶湿又能化湿的脏腑是()
A.肾B.肺C.肝D.脾
18.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19.血运行于脉中而不逸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的()
A.防御作用B.湿煦作用C.推动作用D.固摄作用
20.具有慓悍滑疾特性的气是()
A.营气B.卫气C.宗气D.元气
21.“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气为血帅B.血为气母C.津能载气D.津血同源
22.首次将病因分成阴阳两大类的是()
A.汉。张仲景B.宋。陈无择C.《内经》D.晋。陶弘景
23.易生风动血的病邪是()
A.风邪B.火邪C.湿邪D.燥邪
24.易袭人体阴位的病邪是()
A.风邪B.湿邪C.寒邪D.燥邪
25.七情致病,引起“气消”的情志是()
A.恐B.惊C.悲D.喜
26.易于阻歇气机而见胸闷脘痞的邪是()
A.寒邪B.瘀血C.湿邪D.暑邪
27.阴阳互损多发生在何脏()
A.心B.脾C.肾D.肝
28.形成实证的病机是()
A.邪盛正衰B.邪盛正未衰C.邪胜正负D.邪去正衰
29.内脏下垂的病机是()
A.气滞B.气脱C.气陷D.气闭
30.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最早见于()
A.《内经》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
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平衡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偏盛偏衰
2.下列属于“虚则补其母”治法的有()
A.滋水涵木B.泻肝补脾C.培土生金D.补肺滋肾E.泻南补北
3.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具体表现在()
A.脏与腑是个整体B.五脏与形体诸窍是个整体C.五脏与精神情志相关
D.五脏之间是个整体E.五脏与自然界相应
4.循行于躯干腹面的经脉有()
A.任脉B.肾经C.胃经D.脾经E.膀胱经
5.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A.督脉B.任脉C.带脉D.冲脉E.肾经
6.下列属于络脉系统的有()
A.十二皮部B.十五别络C.十二经别D.浮络E.孙络
7.肾主津液的基本涵义包括()
A.主司津液的生成B.主司津液的气化C.主司津液的输布
D.主司尿液的生成E.主司尿液的排泄
8.头发的生成和润泽与下列哪些物质有关()
A.气B.血C.津D.液E.精
9.胃失和降可出现()
A.口臭B.腹胀C.便秘D.腹泻E.呃逆
10.气的哪些功能对尿液、汗液的排泄有控制调节作用()
A.温煦B.防御C.固摄D.推动E.气化
11.血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温煦机体B.营养脏腑C.化生元气D.滋润机体E.化生神志
12.液的主要分布部位有()
A.脏腑B.肌肉C.骨节D.脑髓E.孔窍
13.下列易伤津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火邪E.燥邪
14.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升散B.炎上C.生风D.动血E.耗气
15.与痰饮形成有关的脏腑是()
A.肝B.脾C.肺D.肾E.三焦
16.气滞主要发生于哪些脏腑()
A.肺B.心C.肝D.胃E.肾
17.血虚的病理变化多发生于哪些脏腑()
A.心B.肺C.脾D.肝E.肾
18.下列病理表理,因肾精亏虚导致的有()
A.发育迟缓B.智力低下C.过早衰老
D.骨脆易折E.发脱齿摇
19.肝主流泄的功能失常可引起哪些病理变化()
A.胃失和降B.脾失健动C.胆汁排泄不利
D.肺失津肃E.肾不纳气
20.下列治法属于“因时制宜”的有()
A.寒因寒用B.用凉远凉C.热因热用
D.用温远温E.寒者热之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金元四大家”中,李杲提出“_______________,百病由生”的论点,后世根据其治疗特点,称他为_______________派。
2.五行的特性,古人称“木曰_______________”,“土爰_______________”。
3.用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来分析,“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的_______________关系的失调;“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是阴阳的_______________关系的失调。
4.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_______________,被称为“阴脉之海”的是_______________. 5.以经络理论来确定病位,头痛在前额者为_______________头痛;在后头部者为_______________头痛。
6.中医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功能统归于_______________,而分属于_______________. 7.肺在内脏中位置最高,故称为_______________;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_______________. 8.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的_______________. 9.气的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__,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四种。
10.脏腑的气血变化,会影响情志的变化,如肝气实则_______________,肝气虚则_______________. 11.劳神过度,最易损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脏。
12.《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_______________,精气夺则_______________”。
13.气的失常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
14.治未病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二方面内容。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2.简述经络的生理功能。
3.简述选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4.简述营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
5.简述七情的概念与致病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试述肺主宣发、肺主肃降的含义及具体生理作用。
2.阴阳偏胜、偏衰与邪正盛衰的关系如何?请结合病机特点分别阐明。 中医方剂歌诀集锦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 黄 汤——麻黄汤用桂杏甘,发汗解表且平喘。麻黄加术能去湿,麻杏苡甘风湿餐。
本方去桂名三拗,大青龙加膏姜枣。华盖散治风寒咳,麻杏桑苏苓陈草。
桂 枝 汤——桂枝白芍草姜枣,解肌发表营卫调,桂加杏朴兼止喘,或加葛根落枕疗。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术防风,辛芷地芩草川芎,发汗祛湿清里热,能解寒热头身痛。
香 苏 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恶寒发热身无汗,不思饮食胸脘痞。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麻芍桂,辛姜半夏草五味,外感风寒内停饮,背寒胸闷咳喘配。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辛姜半夏枣五味,紫菀款冬降肺气,痰喘咳逆俱能退。
辛凉解表
桑 菊 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薄荷芦根草,身热咳嗽为主症,辛凉轻剂清上焦。
银 翘 散——银翘散用薄桔梗,荆蒡竹豉草芦根,温病初起入肺卫,辛凉平剂此堪称。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法辛凉,清肺平喘效力彰,风邪化热壅于肺,咳逆气急最相当。
越 婢 汤——越婢汤主风水疗,麻黄石膏草姜枣。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汤连翘,竹叶栀子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扶正解表
麻附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并助阳。
再 造 散——再造散用参附芪,羌防芎辛桂枝齐,阳虚卫弱感风寒,助阳发汗解表宜。
人参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桔枳同,益气解表散风湿,痢初夹表亦可用。
参 苏 饮——益气解表参苏饮,枳桔葛前香二陈。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成八味,阴虚感冒用毋违。
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 虎 汤——清热生津白虎汤,知膏草米合成方,热渴汗烦是主诉,体征脉洪舌苔黄。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粳,益气生津涤余邪,低热少气胸烦闷。
清营凉血
清 营 汤——清营汤主热传营,脉数舌降辨分明,犀地玄丹麦凉血,银翘连竹气亦清。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赤芍丹,清热解毒把瘀散,热入营血神昏谵,斑黄吐衄效非凡。
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知石膏,翘栀芩连桔梗草,犀角丹皮地芍玄,泻火凉血方义妙。
清热解毒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连芩,玄翘桔勃草兰根,升柴陈薄僵蚕合,专治风热大头瘟。
泻 心 汤——大黄芩连名泻心,主治阳黄血妄行。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栀柏芩,火盛三焦是病因,大热烦狂并吐衄,苦寒泻火此方灵。
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银地丁,野菊天葵蒲公英,水煎加酒疔疮疗,渣可外敷汤可饮。
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银花芷,归芍乳没防皂剌,贝母花粉陈山甲,疮疡肿毒阳证治。
透 脓 散——透脓散治脓不溃,生芪皂剌甲芎归。
四妙勇安汤——银玄归草勇安汤,脱疽化热唯此方。
清热祛暑
香 薷 散——香薷扁豆姜制朴,祛暑解表化湿浊。新加香薷增银翘,兼清湿热功效足。
六 一 散——六一散用滑石草,热渴暑烦淋痢疗。益元加砂碧玉黛,鸡苏加薄法微妙。
清 络 饮——清络饮用荷叶银,扁豆翠衣竹叶心,芳香轻清须生用,暑伤肺络效最灵。
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用洋参,知母翠衣粳莲梗,麦冬石斛连竹草,须与李氏异同分。
东垣清暑益气汤,参麦五味白术苍,芪归升葛曲泽草,治宜暑热津气伤。
清脏腑热
导 赤 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相公,清心利水小肠火,引火下行小便中。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柴芩栀,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归草十味药,肝经湿热力能制。
左 金 丸——黄连吴萸左金丸,肝郁胁痛呕吞酸。香连清肠痢能止,连桂交泰心神安。
清 胃 散——清胃散用升麻连,生地当归丹皮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泻 白 散——泻白桑草地骨米,清肺和中咳喘医。
苇 茎 汤——苇茎汤治肺痈证,桃仁苡仁冬瓜仁。
玉 女 煎——玉女煎乃景岳方,石膏知麦牛地黄,阴虚胃火相兼病,烦热牙痛吐衄尝。
黄 芩 汤——黄芩汤中芍草枣,二阳合病热痢疗。
芍 药 汤——湿热痢用芍药汤,香连芩草归桂榔。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清肠解毒并凉血,大便脓血最相宜。
清 虚 热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地丹知,阴虚发热骨蒸治。
清 骨 散——清骨散治热如潮,银柴胡连鳖甲藁,秦艽知母地骨草,滋肾填阴复虚劳。
祛寒剂
温中祛寒
理 中 汤——理中汤主理中阳,人参白术草干姜。中阳虚甚加附子,增桂温里力更强。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重生姜,佐使参枣扶中阳,肝胃虚寒浊阴泛,厥阴头痛效亦良。
小建中汤 ——桂枝汤方芍药重,煎加饴糖小建中。参姜蜀椒冲饴糖,大建中汤力更宏。
回阳救逆
四 逆 汤——四逆汤本附草姜,阳微阴盛救急方。
参 附 汤——益气回阳参附汤,元亏阳脱速煎尝。
真 武 汤——温阳利水真武汤,附子术芍苓生姜。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芍药通,桂枝细辛草枣同,温经散寒通血脉,血虚寒厥奏奇功。
阳 和 汤——阳和汤擅治阴疽,鹿胶芥子与熟地,麻黄肉桂草炮姜,煎加黄酒药力济。
泻下剂
寒 下
三承气汤 ——枳朴硝黄大承气,阳明腑实热厥医。去硝方名小承气,热实未躁轻下剂。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护胃气。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仁芒硝尝,肠痈初起屈腿痛,泻热破瘀病自康。
凉 膈 散——凉膈散方用调胃,芩翘薄栀竹蜜配,中上二焦邪热盛,燥渴便秘用毋违。
温 下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汤细辛,寒实内结便秘灵。
温 脾 汤——温脾汤是温下方,参附干姜草大黄。
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逐寒积,大黄巴豆姜丸蜜,二便不通腹痛剧,辛热竣下功妙绝。
三物白散 ——三物白散贝桔巴,涌吐痰实寒积下。
润 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主肠燥,大黄枳朴杏芍调。
五 仁 丸——五仁丸能润便秘,桃李松柏杏陈皮。
济 川 煎——济川煎入苁蓉归,升麻泽泻枳膝配,老年肾虚便秘结,益精润肠功自倍。
逐 水
十 枣 汤——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芜花。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涤痰涎亦可嘉。
舟 车 丸——舟车丸中丑大黄,遂戟芜花香槟榔,青陈二皮与轻粉,行气逐水消腹胀。
己椒苈黄丸——己椒苈黄水饮攻,前后分消二便通。
疏凿饮子 ——疏凿饮子商陆槟,大腹羌活艽通苓,椒目赤豆泻姜皮,疏风凿水乃成名。
攻补兼施
黄 龙 汤——黄龙汤本承气化,参归桔草姜枣加,里热便秘气血虚,攻邪扶下双管下。
增 液 汤——增液汤乃玄地冬,增水行舟大便通。增液承气添硝黄,热结阴亏尤常用。
温 脾 汤——温脾汤中附干姜,党参甘草温脾阳,大黄为佐下冷积,虚寒便秘用无恙。 10423479表里双解剂
解表攻里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半芩枳实芍枣姜,少阳阳明相兼病,解表攻里效无双。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麻荆桔,芩翘薄栀膏六一,芎归术芍硝大黄,解表清里并攻积。
解表清里
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汤用草,解表清热下利疗。
石 膏 汤——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栀豉七味全,发汗解表清热毒,壮热神昏此方煎。
解表温里
五 积 散——五积散将五积医,二陈平胃痰食祛,三物枳桔行气血,麻芷姜桂温表里。
(二陈即二陈汤,平胃即平胃散,三物指归、芍、芎。)
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少阳,半芩人参草枣姜。大柴胡汤和大黄,半芩枳实芍枣姜。
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竹夏陈,枳壳赤苓碧玉增,清胆和胃化痰湿,少阳疟疾俱堪珍。
调和肝脾
四 逆 散——四逆散主和肝脾,柴芍枳草热厥医。
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芍枳草,香附芎陈胁痛疗。
逍 遥 散——逍遥散用柴芍归,薄荷苓术草姜煨,疏肝健脾兼养血,调经八味丹栀随。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调肝脾,术芍防风与陈皮。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芩连,干姜参草枣同煎,辛开苦降除痞结,寒热并用补泻兼。
黄 连 汤——黄连汤中夏桂枝,干姜参草枣同施,和胃降逆呕痞解,健脾益肠泄泻止。
治 疟
达 原 饮——达原饮用草果槟,厚朴知母芍草芩,瘟疫疟邪伏膜原,急急透解莫留情。
截疟七宝饮——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草青陈。
祛湿剂
芳香化湿
平 胃 散——平胃散乃苍术朴,陈皮甘草化湿浊。对金饮子加桑皮,不换金散增夏藿。
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苏芷苓,枳壳腹皮不换金,解表和中化湿浊,外寒内湿可煎饮。
三 仁 汤——三仁杏蔻薏苡仁,朴通滑夏竹叶群,湿温暑湿初化热,自须轻宣与淡渗。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栀大黄,清利湿热治阳黄。茵陈栀子柏皮汤,阳黄热重用此方。
藿朴夏苓汤——藿朴夏苓泻猪苓,豆豉杏蔻苡薏仁,湿温初起身寒热,胸闷倦怠宜煎烹。
甘露消毒饮——甘露消毒藿茵陈,菖蒲连翘射黄芩,川贝滑石通薄荷,湿热并重留气分。
连 朴 饮——连朴饮出霍乱论,菖蒲栀豉夏芦根,清热化湿和脾胃,霍乱吐泻效如神。
蚕 矢 汤——湿热藿乱用蚕矢,木瓜苡仁芩连栀,跨萸通草夏豆卷,吐痢腹痛转筋治。
二 妙 散——二妙散本苍柏研,若云三妙牛膝添,再加苡仁名四妙,湿热下注廉便验。
八 正 散——八正散用瞿麦通,滑石车前扁蓄同,大黄栀子灯芯草,湿热下注淋常用。
宣 痹 汤——宣痹汤寒湿热痹,防栀连翘蚕砂苡,滑夏杏仁赤小豆,骨节烦疼效不菲。
利水渗湿
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常用,白术甘草姜枣同,益气固表利水湿,风水能消痹可通。
五 苓 散——五苓散用猪茯苓,桂枝白术泽泻群,化气健脾利水湿,诸湿肿满此方寻。
五 皮 散——五皮散擅皮水医,陈茯姜桑大腹皮。
温化水湿
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治痰饮,心悸胸满咳眩晕。
防己茯苓汤——防己茯苓桂枝草,益气通阳皮水疗。
真 武 汤——真武汤壮肾中阳,附子茯苓术芍姜。实脾饮乃真武化,大腹草果朴香瓜。
(真武化指真武汤去芍药易干姜。)
萆解分清饮——萆解分清菖乌智,通涩并用膏淋治。
鸡 鸣 散——鸡鸣散治湿脚气,槟瓜桔苏姜陈萸。
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独防芎,蔓荆藁草止痹痛。
蠲 痹 汤——蠲痹汤中羌防芪,姜黄归芍草姜齐。
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辛风秦,杜膝八珍肉桂心,肝肾两亏气血虚,风寒湿痹效特灵。(注:八珍缺白术)
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芎归芍,羌独防芷辛苓术,黄芩石膏二地草,擅治风邪中经络。
消 风 散——消风散用荆蒡风,蝉蜕苍术苦木通,知膏麻仁归地草,除湿止痒又消肿。
治风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白芷羌,荆防细辛薄荷襄,疏散风邪头痛止,鼻炎脑漏效亦良。
苍耳子散 ——苍耳子散荑芷薄,风热鼻渊葱茶服。
牵 正 散——牵正散治口眼偏,白附全蝎僵蚕研,每服三克热酒下,风痰抽搐蜈蚣添。
小活络丹 ——小活络丹川草乌,地龙南星乳没糊,温经通络祛风痰,肢体麻木痹痛服。
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羚角钩藤芍地黄,竹菊贝草茯神桑,清肝息风止痉厥,热极生风急煎尝。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寄生益母栀苓芩,牛膝杜仲夜交藤,阳亢头痛血压平。
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赭牡龙,玄芍龟板膝天冬,青蒿川楝麦芽草,擅治阳亢熄内风。
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鸡子黄,牡蛎鳖甲龟地黄,胶芍麦味麻仁草,滋阴熄风是良方。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山萸斛,附桂巴戟苁蓉茯,菖志麦味薄姜枣,阴虚阳浮2013-07-26
1.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辩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论》D.《诸病源候论》
2.疾病过程中,先有高热汗出,面红脉洪,后突然转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用下列何种理论解释()
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阳损及阴D.阳盛格阴
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于下列何种治法()
A.阳中求阴B.热者寒之C.阴中求阳D.阳病治阴
4.“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说明了下列何种关系()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
5.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B.炎上C.润下D.从革
6.阴偏衰,其病证的性质是()
A.实热证B.虚热证C.下寒上热证D.真寒假热证
7.水气有余,而致土气衰弱,属于下列何种关系()
A.制已所胜B.侮所不胜C.侮而乘之D.轻而侮之
8.手少阳经所属的脏腑是()
A.心包B.胆C.三焦D.膀胱
9.与足太阴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A.足阳明经B.足少阳经C.足太阳经D.足厥阴经
10.绕阴器,抵小腹的经脉是()
A.脾经B.肾经C.肝经D.胆经
11.对心主血脉的功能起最关键作用的是()
A.心血的充盈B.心气的充沛C.心神的安宁D.脉道的通畅
12.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是()
A.行血气B.藏精气C.传化物D.主生殖
13.“孤腑”是指()
A.胆B.三焦C.膀胱D.胃
14.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要关系的两脏是()
A.脾与肝B.肾与肝C.肝与肺D.肾与脾
15.与脑髓充盈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肾
16.所以称“肝肾同源”,是因为()
A.水能涵木B.津血同源C.精血互化D.同居下焦
17.既恶湿又能化湿的脏腑是()
A.肾B.肺C.肝D.脾
18.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19.血运行于脉中而不逸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的()
A.防御作用B.湿煦作用C.推动作用D.固摄作用
20.具有慓悍滑疾特性的气是()
A.营气B.卫气C.宗气D.元气
21.“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气为血帅B.血为气母C.津能载气D.津血同源
22.首次将病因分成阴阳两大类的是()
A.汉。张仲景B.宋。陈无择C.《内经》D.晋。陶弘景
23.易生风动血的病邪是()
A.风邪B.火邪C.湿邪D.燥邪
24.易袭人体阴位的病邪是()
A.风邪B.湿邪C.寒邪D.燥邪
25.七情致病,引起“气消”的情志是()
A.恐B.惊C.悲D.喜
26.易于阻歇气机而见胸闷脘痞的邪是()
A.寒邪B.瘀血C.湿邪D.暑邪
27.阴阳互损多发生在何脏()
A.心B.脾C.肾D.肝
28.形成实证的病机是()
A.邪盛正衰B.邪盛正未衰C.邪胜正负D.邪去正衰
29.内脏下垂的病机是()
A.气滞B.气脱C.气陷D.气闭
30.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最早见于()
A.《内经》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
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平衡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偏盛偏衰
2.下列属于“虚则补其母”治法的有()
A.滋水涵木B.泻肝补脾C.培土生金D.补肺滋肾E.泻南补北
3.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具体表现在()
A.脏与腑是个整体B.五脏与形体诸窍是个整体C.五脏与精神情志相关
D.五脏之间是个整体E.五脏与自然界相应
4.循行于躯干腹面的经脉有()
A.任脉B.肾经C.胃经D.脾经E.膀胱经
5.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A.督脉B.任脉C.带脉D.冲脉E.肾经
6.下列属于络脉系统的有()
A.十二皮部B.十五别络C.十二经别D.浮络E.孙络
7.肾主津液的基本涵义包括()
A.主司津液的生成B.主司津液的气化C.主司津液的输布
D.主司尿液的生成E.主司尿液的排泄
8.头发的生成和润泽与下列哪些物质有关()
A.气B.血C.津D.液E.精
9.胃失和降可出现()
A.口臭B.腹胀C.便秘D.腹泻E.呃逆
10.气的哪些功能对尿液、汗液的排泄有控制调节作用()
A.温煦B.防御C.固摄D.推动E.气化
11.血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温煦机体B.营养脏腑C.化生元气D.滋润机体E.化生神志
12.液的主要分布部位有()
A.脏腑B.肌肉C.骨节D.脑髓E.孔窍
13.下列易伤津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火邪E.燥邪
14.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升散B.炎上C.生风D.动血E.耗气
15.与痰饮形成有关的脏腑是()
A.肝B.脾C.肺D.肾E.三焦
16.气滞主要发生于哪些脏腑()
A.肺B.心C.肝D.胃E.肾
17.血虚的病理变化多发生于哪些脏腑()
A.心B.肺C.脾D.肝E.肾
18.下列病理表理,因肾精亏虚导致的有()
A.发育迟缓B.智力低下C.过早衰老
D.骨脆易折E.发脱齿摇
19.肝主流泄的功能失常可引起哪些病理变化()
A.胃失和降B.脾失健动C.胆汁排泄不利
D.肺失津肃E.肾不纳气
20.下列治法属于“因时制宜”的有()
A.寒因寒用B.用凉远凉C.热因热用
D.用温远温E.寒者热之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金元四大家”中,李杲提出“_______________,百病由生”的论点,后世根据其治疗特点,称他为_______________派。
2.五行的特性,古人称“木曰_______________”,“土爰_______________”。
3.用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来分析,“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的_______________关系的失调;“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是阴阳的_______________关系的失调。
4.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_______________,被称为“阴脉之海”的是_______________. 5.以经络理论来确定病位,头痛在前额者为_______________头痛;在后头部者为_______________头痛。
6.中医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功能统归于_______________,而分属于_______________. 7.肺在内脏中位置最高,故称为_______________;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_______________. 8.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的_______________. 9.气的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__,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四种。
10.脏腑的气血变化,会影响情志的变化,如肝气实则_______________,肝气虚则_______________. 11.劳神过度,最易损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脏。
12.《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_______________,精气夺则_______________”。
13.气的失常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
14.治未病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二方面内容。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2.简述经络的生理功能。
3.简述选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4.简述营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
5.简述七情的概念与致病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试述肺主宣发、肺主肃降的含义及具体生理作用。
2.阴阳偏胜、偏衰与邪正盛衰的关系如何?请结合病机特点分别阐明。 中医方剂歌诀集锦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 黄 汤——麻黄汤用桂杏甘,发汗解表且平喘。麻黄加术能去湿,麻杏苡甘风湿餐。
本方去桂名三拗,大青龙加膏姜枣。华盖散治风寒咳,麻杏桑苏苓陈草。
桂 枝 汤——桂枝白芍草姜枣,解肌发表营卫调,桂加杏朴兼止喘,或加葛根落枕疗。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术防风,辛芷地芩草川芎,发汗祛湿清里热,能解寒热头身痛。
香 苏 散——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恶寒发热身无汗,不思饮食胸脘痞。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麻芍桂,辛姜半夏草五味,外感风寒内停饮,背寒胸闷咳喘配。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亦治水,辛姜半夏枣五味,紫菀款冬降肺气,痰喘咳逆俱能退。
辛凉解表
桑 菊 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薄荷芦根草,身热咳嗽为主症,辛凉轻剂清上焦。
银 翘 散——银翘散用薄桔梗,荆蒡竹豉草芦根,温病初起入肺卫,辛凉平剂此堪称。
麻杏甘石汤——麻杏甘石法辛凉,清肺平喘效力彰,风邪化热壅于肺,咳逆气急最相当。
越 婢 汤——越婢汤主风水疗,麻黄石膏草姜枣。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汤连翘,竹叶栀子薄荷草,疏风解表清肺热,咽痛咳嗽服之效。
扶正解表
麻附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并助阳。
再 造 散——再造散用参附芪,羌防芎辛桂枝齐,阳虚卫弱感风寒,助阳发汗解表宜。
人参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桔枳同,益气解表散风湿,痢初夹表亦可用。
参 苏 饮——益气解表参苏饮,枳桔葛前香二陈。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成八味,阴虚感冒用毋违。
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 虎 汤——清热生津白虎汤,知膏草米合成方,热渴汗烦是主诉,体征脉洪舌苔黄。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粳,益气生津涤余邪,低热少气胸烦闷。
清营凉血
清 营 汤——清营汤主热传营,脉数舌降辨分明,犀地玄丹麦凉血,银翘连竹气亦清。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赤芍丹,清热解毒把瘀散,热入营血神昏谵,斑黄吐衄效非凡。
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知石膏,翘栀芩连桔梗草,犀角丹皮地芍玄,泻火凉血方义妙。
清热解毒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连芩,玄翘桔勃草兰根,升柴陈薄僵蚕合,专治风热大头瘟。
泻 心 汤——大黄芩连名泻心,主治阳黄血妄行。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栀柏芩,火盛三焦是病因,大热烦狂并吐衄,苦寒泻火此方灵。
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银地丁,野菊天葵蒲公英,水煎加酒疔疮疗,渣可外敷汤可饮。
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银花芷,归芍乳没防皂剌,贝母花粉陈山甲,疮疡肿毒阳证治。
透 脓 散——透脓散治脓不溃,生芪皂剌甲芎归。
四妙勇安汤——银玄归草勇安汤,脱疽化热唯此方。
清热祛暑
香 薷 散——香薷扁豆姜制朴,祛暑解表化湿浊。新加香薷增银翘,兼清湿热功效足。
六 一 散——六一散用滑石草,热渴暑烦淋痢疗。益元加砂碧玉黛,鸡苏加薄法微妙。
清 络 饮——清络饮用荷叶银,扁豆翠衣竹叶心,芳香轻清须生用,暑伤肺络效最灵。
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用洋参,知母翠衣粳莲梗,麦冬石斛连竹草,须与李氏异同分。
东垣清暑益气汤,参麦五味白术苍,芪归升葛曲泽草,治宜暑热津气伤。
清脏腑热
导 赤 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相公,清心利水小肠火,引火下行小便中。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柴芩栀,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归草十味药,肝经湿热力能制。
左 金 丸——黄连吴萸左金丸,肝郁胁痛呕吞酸。香连清肠痢能止,连桂交泰心神安。
清 胃 散——清胃散用升麻连,生地当归丹皮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泻 白 散——泻白桑草地骨米,清肺和中咳喘医。
苇 茎 汤——苇茎汤治肺痈证,桃仁苡仁冬瓜仁。
玉 女 煎——玉女煎乃景岳方,石膏知麦牛地黄,阴虚胃火相兼病,烦热牙痛吐衄尝。
黄 芩 汤——黄芩汤中芍草枣,二阳合病热痢疗。
芍 药 汤——湿热痢用芍药汤,香连芩草归桂榔。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清肠解毒并凉血,大便脓血最相宜。
清 虚 热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地丹知,阴虚发热骨蒸治。
清 骨 散——清骨散治热如潮,银柴胡连鳖甲藁,秦艽知母地骨草,滋肾填阴复虚劳。
祛寒剂
温中祛寒
理 中 汤——理中汤主理中阳,人参白术草干姜。中阳虚甚加附子,增桂温里力更强。
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重生姜,佐使参枣扶中阳,肝胃虚寒浊阴泛,厥阴头痛效亦良。
小建中汤 ——桂枝汤方芍药重,煎加饴糖小建中。参姜蜀椒冲饴糖,大建中汤力更宏。
回阳救逆
四 逆 汤——四逆汤本附草姜,阳微阴盛救急方。
参 附 汤——益气回阳参附汤,元亏阳脱速煎尝。
真 武 汤——温阳利水真武汤,附子术芍苓生姜。
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芍药通,桂枝细辛草枣同,温经散寒通血脉,血虚寒厥奏奇功。
阳 和 汤——阳和汤擅治阴疽,鹿胶芥子与熟地,麻黄肉桂草炮姜,煎加黄酒药力济。
泻下剂
寒 下
三承气汤 ——枳朴硝黄大承气,阳明腑实热厥医。去硝方名小承气,热实未躁轻下剂。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护胃气。
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仁芒硝尝,肠痈初起屈腿痛,泻热破瘀病自康。
凉 膈 散——凉膈散方用调胃,芩翘薄栀竹蜜配,中上二焦邪热盛,燥渴便秘用毋违。
温 下
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汤细辛,寒实内结便秘灵。
温 脾 汤——温脾汤是温下方,参附干姜草大黄。
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逐寒积,大黄巴豆姜丸蜜,二便不通腹痛剧,辛热竣下功妙绝。
三物白散 ——三物白散贝桔巴,涌吐痰实寒积下。
润 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主肠燥,大黄枳朴杏芍调。
五 仁 丸——五仁丸能润便秘,桃李松柏杏陈皮。
济 川 煎——济川煎入苁蓉归,升麻泽泻枳膝配,老年肾虚便秘结,益精润肠功自倍。
逐 水
十 枣 汤——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芜花。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涤痰涎亦可嘉。
舟 车 丸——舟车丸中丑大黄,遂戟芜花香槟榔,青陈二皮与轻粉,行气逐水消腹胀。
己椒苈黄丸——己椒苈黄水饮攻,前后分消二便通。
疏凿饮子 ——疏凿饮子商陆槟,大腹羌活艽通苓,椒目赤豆泻姜皮,疏风凿水乃成名。
攻补兼施
黄 龙 汤——黄龙汤本承气化,参归桔草姜枣加,里热便秘气血虚,攻邪扶下双管下。
增 液 汤——增液汤乃玄地冬,增水行舟大便通。增液承气添硝黄,热结阴亏尤常用。
温 脾 汤——温脾汤中附干姜,党参甘草温脾阳,大黄为佐下冷积,虚寒便秘用无恙。 10423479表里双解剂
解表攻里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半芩枳实芍枣姜,少阳阳明相兼病,解表攻里效无双。
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麻荆桔,芩翘薄栀膏六一,芎归术芍硝大黄,解表清里并攻积。
解表清里
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汤用草,解表清热下利疗。
石 膏 汤——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栀豉七味全,发汗解表清热毒,壮热神昏此方煎。
解表温里
五 积 散——五积散将五积医,二陈平胃痰食祛,三物枳桔行气血,麻芷姜桂温表里。
(二陈即二陈汤,平胃即平胃散,三物指归、芍、芎。)
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少阳,半芩人参草枣姜。大柴胡汤和大黄,半芩枳实芍枣姜。
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竹夏陈,枳壳赤苓碧玉增,清胆和胃化痰湿,少阳疟疾俱堪珍。
调和肝脾
四 逆 散——四逆散主和肝脾,柴芍枳草热厥医。
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芍枳草,香附芎陈胁痛疗。
逍 遥 散——逍遥散用柴芍归,薄荷苓术草姜煨,疏肝健脾兼养血,调经八味丹栀随。
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调肝脾,术芍防风与陈皮。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芩连,干姜参草枣同煎,辛开苦降除痞结,寒热并用补泻兼。
黄 连 汤——黄连汤中夏桂枝,干姜参草枣同施,和胃降逆呕痞解,健脾益肠泄泻止。
治 疟
达 原 饮——达原饮用草果槟,厚朴知母芍草芩,瘟疫疟邪伏膜原,急急透解莫留情。
截疟七宝饮——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草青陈。
祛湿剂
芳香化湿
平 胃 散——平胃散乃苍术朴,陈皮甘草化湿浊。对金饮子加桑皮,不换金散增夏藿。
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苏芷苓,枳壳腹皮不换金,解表和中化湿浊,外寒内湿可煎饮。
三 仁 汤——三仁杏蔻薏苡仁,朴通滑夏竹叶群,湿温暑湿初化热,自须轻宣与淡渗。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栀大黄,清利湿热治阳黄。茵陈栀子柏皮汤,阳黄热重用此方。
藿朴夏苓汤——藿朴夏苓泻猪苓,豆豉杏蔻苡薏仁,湿温初起身寒热,胸闷倦怠宜煎烹。
甘露消毒饮——甘露消毒藿茵陈,菖蒲连翘射黄芩,川贝滑石通薄荷,湿热并重留气分。
连 朴 饮——连朴饮出霍乱论,菖蒲栀豉夏芦根,清热化湿和脾胃,霍乱吐泻效如神。
蚕 矢 汤——湿热藿乱用蚕矢,木瓜苡仁芩连栀,跨萸通草夏豆卷,吐痢腹痛转筋治。
二 妙 散——二妙散本苍柏研,若云三妙牛膝添,再加苡仁名四妙,湿热下注廉便验。
八 正 散——八正散用瞿麦通,滑石车前扁蓄同,大黄栀子灯芯草,湿热下注淋常用。
宣 痹 汤——宣痹汤寒湿热痹,防栀连翘蚕砂苡,滑夏杏仁赤小豆,骨节烦疼效不菲。
利水渗湿
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常用,白术甘草姜枣同,益气固表利水湿,风水能消痹可通。
五 苓 散——五苓散用猪茯苓,桂枝白术泽泻群,化气健脾利水湿,诸湿肿满此方寻。
五 皮 散——五皮散擅皮水医,陈茯姜桑大腹皮。
温化水湿
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治痰饮,心悸胸满咳眩晕。
防己茯苓汤——防己茯苓桂枝草,益气通阳皮水疗。
真 武 汤——真武汤壮肾中阳,附子茯苓术芍姜。实脾饮乃真武化,大腹草果朴香瓜。
(真武化指真武汤去芍药易干姜。)
萆解分清饮——萆解分清菖乌智,通涩并用膏淋治。
鸡 鸣 散——鸡鸣散治湿脚气,槟瓜桔苏姜陈萸。
祛风胜湿
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独防芎,蔓荆藁草止痹痛。
蠲 痹 汤——蠲痹汤中羌防芪,姜黄归芍草姜齐。
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辛风秦,杜膝八珍肉桂心,肝肾两亏气血虚,风寒湿痹效特灵。(注:八珍缺白术)
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芎归芍,羌独防芷辛苓术,黄芩石膏二地草,擅治风邪中经络。
消 风 散——消风散用荆蒡风,蝉蜕苍术苦木通,知膏麻仁归地草,除湿止痒又消肿。
治风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白芷羌,荆防细辛薄荷襄,疏散风邪头痛止,鼻炎脑漏效亦良。
苍耳子散 ——苍耳子散荑芷薄,风热鼻渊葱茶服。
牵 正 散——牵正散治口眼偏,白附全蝎僵蚕研,每服三克热酒下,风痰抽搐蜈蚣添。
小活络丹 ——小活络丹川草乌,地龙南星乳没糊,温经通络祛风痰,肢体麻木痹痛服。
平熄内风
羚角钩藤汤——羚角钩藤芍地黄,竹菊贝草茯神桑,清肝息风止痉厥,热极生风急煎尝。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寄生益母栀苓芩,牛膝杜仲夜交藤,阳亢头痛血压平。
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赭牡龙,玄芍龟板膝天冬,青蒿川楝麦芽草,擅治阳亢熄内风。
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鸡子黄,牡蛎鳖甲龟地黄,胶芍麦味麻仁草,滋阴熄风是良方。
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山萸斛,附桂巴戟苁蓉茯,菖志麦味薄姜枣,阴虚阳浮201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