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滇鸡骨常山的功效与作用

滇鸡骨常山 (《中药材品种论述》)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鸡骨常山的枝叶。 【植物形态】鸡骨常山(《植物名实图考》),又名:云南鸭脚树、红辣树、白虎木、野辣椒。 直立灌木,高达3米。茎灰褐色。单叶3~5轮生,无柄;薄纸质;叶片倒卵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1~3厘米,基部狭楔形,先端长渐尖,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被极稀疏短柔毛,在脉上较密,侧脉17~22对。花两性,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近顶生;花粉红色,芳香,萼短,5裂;花冠高脚碟状,长13毫米;雄蕊内藏于花冠管喉部,不伸出;心皮2,分离,胚珠多数,花柱线形。蓇葖果2,狭长线形,长3厘米,直径4毫米,种子具有极短缘毛。花期3~6月。果期8~11月。 生于山坡、溪边、湿润地。分布云南。 本植物的根(红辣树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季采收。晒干,或切成厚片。 【药材】干燥的枝叶,枝多切成厚约1毫米的斜片。老枝径约6~8毫米,外皮灰褐色,有纵纹,皮孔细小突起,断面中心髓部细小而空,木部白色;幼枝较细,皮青灰色,髓部中空较大,外皮易剥离。叶3~5片轮生,椭圆状或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全缘,干燥后多皱缩卷曲。气无,味苦。 产于云南。 【化学成分】根含利血平。 【性味】①《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味苦。" ②《云南中草药选》:"苦,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①《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疟疾。" ②《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血,接骨,止痛。治肝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敷。
提醒您:滇鸡骨常山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10-16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19:09: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鸡骨常山的功效显著,可用于截疟、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据《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记载,它对疟疾有治疗作用,《云南中草药选》则提到其消炎、止血、接骨和止痛,还可用于治疗肝炎。根部在秋冬季采挖,叶在夏季采摘,晒干或鲜用。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其动植物形态特征为直立灌木,高1-3米,叶片椭...

  • 静脉注射常山碱甲、乙、丙均能降低血压,呼吸无显著变化,脾、肾容积增加,心收缩振幅减小,对离体兔心均为抑制,故血压降低是由于内脏血管扩张及心脏抑制,对 在位子宫、妊娠兔及大鼠的离体子宫均为兴奋,对未孕子宫作用不定,对猴的降压与收缩子宫的作用与等剂量奎宁相似。 常山水浸液体外与体内试验(小鼠),...

  • 【出处】出自《中药材品种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鸡骨常山,生昆明山阜。弱茎如蔓,高二、三尺。长叶似桃叶,光韧蹙纹。开五尖瓣粉红花,灼灼簇聚,自春徂秋,相代不绝。结实作角,翘聚梢头。圃中亦植以为玩。 【拼音名】Diān Jī Gǔ Chanɡ Shān 【别名】 红辣树、白虎木、...

  • 滇鸡骨常山的花是两性,花序伞房状聚伞花顶生或近顶生,花粉红色且香气浓郁。花冠高脚碟状,雄蕊位于花冠管喉部,不伸出。心皮2个,分离,种子众多,花柱细长。老枝直径约6至8毫米,木质部白色,髓部细小空隙明显;幼枝则较细,髓部较大,外皮颜色青灰色,易于剥离。花朵在3月至6月间开放,蓇葖果...

  • 滇鸡骨常山(红辣树、白虎木、野辣椒、三台高、野辣子、永固生、红花岩托、四角枫) 味性:苦;性寒。归经:肺;肝经。截疟;清热解毒;止血消肿。主疟疾;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疮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 味性:甘、辛、涩,寒。归经:归肺、胃经。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溃疡不敛,...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