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经络辨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脏腑辨证 3.1 火毒攻心 3.2 肝风内动 3.3 阳明腑实 3.4 下焦湿热 3.5 肺气不固 4 辨经络 4.1 辨经络之所病 4.2 引经药使用 1 拼音 zàng fǔ jīng luò biàn zhèng
2 简介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大多数外科疾病都发生在皮、肉、筋、骨,但是局部与脏腑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外邪可由表入里内传脏腑;反之,脏腑病变也可以在局部引起不同的反应。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体,疾病的传变,可通过经络由表入里或由里达表,所以脏腑经络的辨证对指导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3 脏腑辨证 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症候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才能作出脏腑证候的确切诊断。
3.1 火毒攻心 凡疮疡者,_由于邪盛正虚,火毒内攻,侵犯心包,证见憎寒壮热,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脉洪数,甚则昏迷痉厥等;并且疮疡无脓,肿势蔓延,皮色黯紫或变黑,腐肉难脱,或脓水淋漓,或溃而干枯。常见于疔毒走黄和疮疡内陷。
3.2 肝风内动 创伤后感受风邪而引动肝风,出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全身强直性阵发性抽搐等肝风内动的征象,如破伤风。

3.3 阳明腑实 六腑之气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当疮疡毒邪炽盛,热毒传脾,或病邪直中六腑,蕴热于内,均可使六腑壅塞不通。证见腹痛,腹胀,呕吐,便闭等阳明腑实证。可见于疮疡内陷重证、肠痈等。
3.4 下焦湿热 由于肾虚而膀胱气化不宣,则湿热之邪蕴结于下焦,证见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血、尿浊、尿闭;伴有腰痛、少腹痛,舌苔黄腻,脉弦数等症。可见于砂淋、血淋等。
3.5 肺气不固 皮肤病多与肺、脾、心三脏有关。肺主气,候于皮毛,肺气不固则气虚而腠理疏松,为风寒所乘。证见面色苍白,常自汗出,喜暖恶冷,疲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局部为皮损色白,时起时消,反复发作,如风㾦㿔。
肝肾阴虚
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病变,每可出现关节不利,酸痛萎弱,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多见于流痰。
4 辨经络 外科的治疗方法,根据病因不同、病邪的轻重、人体抗病力的强弱而有所不同外,有时也需根据患部所属经络,循经辨证用药。正如《外科大成》谓:“治病不知经络,犹捕盗不知界分。……惟经络一明,然后知症见何经,用何经之药以治之,了然无谬。”所以,辨经络在外科的辨证与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4.1 辨经络之所病 依据疾病发生的部位和按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可以推求疾病所属何经: ①疮生于头顶,正中属督脉经,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②生于面部和乳部,属足阳明胃经( *** 属胃经, *** 外侧属足少阳胆经, *** 属足厥阴肝经)。③生于耳部前后,属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④生于颈及胸肋部,属足厥阴肝经(胁肋部也属胆经,因足少阳胆经行身之侧)。⑤生于手足心,属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少阴肾经。⑥生于背部,总属阳经,正中为督脉所主,两旁为足太阳膀胱经。⑦生于臂部,外侧属手三阳经,内侧属手三阴经。⑧生于腿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足三阴经。⑨生于腹部,总属阴经,中行为任脉所主。
4.2 引经药使用 由于疾病发生部位和经络的不同,治法就有分别,结合经络之所主的一定部位而选用一些引经药物,使药力直达病所,以加强药效,如手太阳经用黄柏、藁本;足太阳经用羌活; 手阳明经用升麻、石膏、葛根等。
2022-10-20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4-09-17 14:52: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