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怎样开方,具体用到多少,

  中药中的君臣佐使是中药组方的基本原则,就像语法上应用的主、谓、宾一样。在临床开方时,则应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用药的多少,君药就是主药,是必不可缺的,而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或减少。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这样的:
  1、君药:即在处方中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组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在有的单方只有一味中药,它就是君药。
  2、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比如在成方《 参苓白术散》中用柴胡是君药,开郁,升麻是臣药,升提,不仅仅是方中要用到它们各自的功用,用这两味药相配,柴胡左行(入肝,故,有的方剂中柴胡又是使药),升麻右升(入肺),药物的力量得以平衡,患者服后不会感到额外的不适。
  3、佐药:意义一是为佐助药,用于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为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意义一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灶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如怀牛膝、川芎、甘草就经常作为使药入方。比如有些治疗肾病的中成药,需用淡盐水送服,食盐水就是引经药。
  中药的配伍是比较复杂的,要想成为一个临床处方医生,必须掌握每味中药的药性特点及对病症的准确诊断。2012-06-30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12 09:32: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看是什么类型的中药。攻邪为主者,三、两副,有的一副即可;补虚为主者,六、七副。一般情况,四--六副。临床根据病种病情灵活运用,不是一成不变的。

  • 1---30味都是合适的。特殊的还要多。

  • 水与药材的比例是熬药时注意的,一般就是三碗水,熬成一碗药《蒙住药在多一点水》。西医的下药就是根据炎症和病毒来分类下药的,头疼治头,脚疼治脚,根据人的体重和年龄段来决定下药的量,也是根据病人的情况来配方的,也要遵循药物配伍,能不能一起配,药理学会说明什么药能一起配治疗什么病,什...

  • 因此,家长不要再疑惑了,只要是在专业中医儿科医师的辩证指导下开方用药或指导中成药的适用,无论孩子多大,只要孩子肯接受,就可以服用中药。儿童常用的中药剂型,主要有汤剂、冲剂、丸剂、成药(颗粒、口服液)、膏滋等,根据孩子的病情轻重以及服药的难易程度,医师和家长可以商量看哪一种剂型最适合自家孩...

  • 这位开方医生在用古法写处方,虽然复古,但对大多数人是不能明白的。这是一个散剂的服法,一分约为0.3~0.5克。方寸匕大约一枚铜钱的大小。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