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样拔火罐的呢?

中医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当然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

2018-01-31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 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 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2018-01-31
拔罐出水泡的实质就是皮肤皮下“充水”,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以及水分在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这样就形成了水泡。处理方法:小水泡不需要处理,防止感染待其自然好就行了;大水泡就得用消毒针将其扎破,敷上消炎药,防止感染,注意卫生,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如果水泡过大,数量多建议去医院找医生处理。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中国人称它为郁血疗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

2018-01-31
2020-01-10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6:28: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拔火罐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其原理主要基于负压和温热刺激的作用。负压原理 拔火罐通过燃烧迅速消耗罐内氧气,形成负压。当迅速将火罐扣在皮肤上时,罐内产生的负压会吸附皮肤,使局部皮肤充血,促进血液循环和经络通畅。通过负压作用,将体内的湿邪之气吸出体外,达到治病的目的。同时,罐体的吸附刺激也对...

  • 拔火罐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主要用来缓解风湿性关节痛,筋骨酸痛等问题。其原理是使用一个直径约为两寸、长度为五寸的罐子,将一小块点燃的纸片投入罐内,迅速将罐口覆盖在疼痛部位。由于罐内的空气受热后会迅速冷却,形成真空,罐子就会紧紧吸附在皮肤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渐吸出病灶部位的湿气,同时...

  • 中医拔火罐,是一种源远流长、广受推崇的中医传统疗法。其原理是通过燃烧后形成的负压将罐吸附于皮肤,促使局部组织充血,达到治疗和调理身体的目的。拔火罐与针灸同属物理疗法范畴,是物理疗法中的佼佼者,尤其在促进血液循环、激发人体自愈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与针灸相比,拔火罐在定位上相对宽松,主要是...

  • 中医经络理论 拔火罐的原理还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各个脏腑器官通过经络相连通。拔火罐吸附在皮肤上时,其刺激点正好位于经络之上,能够刺激相应的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扶正祛邪、调整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刺激免疫系统 拔火罐过程中产生的刺激不仅能够改善...

  • 不适合拔罐的7类人 拔罐是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很多老年人对其应该很熟熟悉。拔罐因为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效果虽好,但不是任何人都...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