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灸法的目的禁忌症

灸法的作用有:①温通经络、祛除寒邪,可用治寒邪所致疾患。②有引导气血的作用,或升提中气或引气下行,可治中气下陷、肝阳上亢之证。③回阳固脱、补气固本,治阳气虚脱证。④行气活血、散瘀消肿,能治疗各种痛证和寒性疖肿等。灸法对慢性病、虚寒等证较为适合,如久泄、痰饮、水肿、痿证、痹证、腹痛、胃痛、阳痿、遗尿、疝、虚劳,妇女崩漏、阴挺、中风脱证、外科阴疽、瘰疬、瘿瘤等。
1.禁忌:部位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禁灸穴位的记载,但各种书籍之间互有出入,颇不一致。如《针灸甲乙经》仅载禁灸穴24个穴位,《针灸集成》则达49个之多。从临床实践看,其中多数穴位没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疗,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亦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头痛等症,一般不适宜用灸疗,但并非绝对。
3.其他禁忌: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疗。另外,近年来还发现少数患者对艾叶发生过敏,此类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疗或其他穴位刺激法。2016-09-19
mcxzy 阅读 28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5:44: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此外,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期间不宜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情况下也不宜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也不宜灸。因此,在选择艾灸时,一定要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穴位、灸法和材料,避免因不当施灸导致...

  •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4、艾灸的禁忌: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

  • 然而,艾灸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疾病禁忌方面,阴虚火旺、邪热内炽的患者不宜采用艾灸治疗,如中风闭证、高热神昏、咯血吐血等症状均为禁忌。部位禁忌方面,面部、重要脏腑器官、乳头以及大血管处不宜直接艾灸;关节等经常活动的部位应避免瘢痕灸法,以免艾疮化脓后难以愈合。孕妇应避免艾灸腹部及腰骶部。

  • 除此之外,艾灸还有以下的禁忌:1、实热证、发热者一般不适合灸疗,颜面五官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2、艾灸的时候或者是艾灸整个疗程当中,患者最忌讳喝过冷的水,吃凉食,如同给艾灸病人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3、艾灸以后如果想马上洗手,...

  • 艾灸的禁忌:1. 孕妇和月经期的女性应避免经穴位艾灸,特别是腰部、腹部和腹股沟等区域,以免对胎儿或经血有不良影响。2. 体温异常或感冒发热的人不适合进行艾灸,以免加重发热症状。3. 有皮肤病、皮肤破损或烧伤的部位不适合艾灸,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4. 一些脏器功能异常或痛感明显的患者不...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