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中医-经穴心传】百会穴,诸阳之会,三阳五会,阳气最盛地

百会穴

百会为督脉的穴位,位于巅顶,两耳连线的中心。就是头顶那个凹陷的地方,自己用手可以摸到的。

百会是人身最高的穴位,如果这个位置被击中了,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倒地并且不省人事的情况。

百会为诸阳之会,人体阳气最盛的地方,与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和督脉五条经脉相交会,故称三阳五会。《会元针灸学》:“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

能针能灸,可补可泻,有平肝熄风,开窍醒脑,提升阳气,升阳举陷,回阳固脱的功效,治疗头痛、头晕、癫狂痫证、中风昏迷、失语、健忘失眠以及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久泻不止、小便失禁等阳热上冲或阳气不固的病证。

针百会一穴,经气可通全身。《普济方》言:“百会穴百病皆主。”

治头痛,中医有“诸般头痛,百会为先”的说法。《胜玉歌》云: “头痛眩晕百会好”; 《针灸大成》云: “百会、后顶、合谷,治头风顶痛”等。

为急救穴,《资生经》云:“人身有四穴最应急,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玉龙歌》记载: “中风不语最难医,顶门发际亦堪施,百会穴中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据说《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就是用这个三阳五会为虢太子治疗尸厥的。百会配风府穴,能调气血,降逆气,醒脑安神。凡头晕目眩,中风失语,昏迷,取之奏效。

治疗泄泻,《丹溪治法心要·泄泻》中有“久病气虚,泄泻不止,灸百会三壮。”《寿世保元》“泄泻三五年不愈者,百会穴五七壮即愈”。

治疗脱肛,《医宗金鉴》: “提补阳气上升,……,大肠下气脱肛”; 《席弘赋》“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使用时要配以长强、神阙、气海等穴。多用灸法。

百会穴贴敷治子宫下垂:五倍子5克,蓖麻5粒,升麻3克。共研为泥,贴敷于百会穴,胶布固定,每日早、中、晚3次,每次贴10分钟,10天为一疗程,疗效不明显可续用一疗程。

针刺百会穴使用28~30号毫针,平刺百会穴0.3~0.5寸,局部产生酸胀感

按摩百会,用食指或中指持续给力,当局部出现酸酸的、麻麻的感觉时,再持续30秒。就可以缓解由于颈椎病引起的头痛、头晕,精神紧张等症状。

灸百会穴可用艾柱灸法,使患者坐位,将艾娃置放在百会穴,然后从顶端点燃,当燃烧剩余1/3左右,病人开始感到热烫时,即用摄子将剩余的艾绒压灭或去掉,另换义化施灸,义巧的灸量单位是"壮",燃烧一个艾巧即为"一壮",灸量多少因人体质和病情而定,体质非常虚弱者,施灸量不宜太多,一般每次灸3~5壮,体质一般或较强者,每次可灸5~9壮。也可以使用隔葱灸:取葱白适量,捣烂如泥,放在百会穴上,上置艾柱施灸。一般可灸5~7壮,感到局部温热舒适,不觉觉灼痛痛为度;隔姜灸:把生姜(鲜者为好)切成约2~3mm厚的薄片,中间以针刺穿数孔,置于百会穴,上面放大艾柱灸之,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用镊子子将姜片夹起,离开皮肤数秒钟,然后放下续灸。一柱燃尽,则换柱再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湿涧为度;隔附子饼灸:将附子切成2~3mm厚的薄片,或以附子末加黄酒做成药饼,中间刺穿数孔,置于百会穴,上面放艾柱灸之。如药饼变干,应换湿药饼再灸。

百会的艾条灸法最简单,将艾条点燃进行施灸,艾条灸又可分为固定灸、雀啄灸、回旋灸、实按灸。固定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2~4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在百会穴一般施灸30分钟左右,每日1~2次。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百会穴,距离不固定,像麻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移动施灸,一般每次施灸30分钟,每日1~2次;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百会穴,不停地作回旋转动施灸,此种灸法面积较大。2022-06-22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4:50: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百会穴可以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对于促进血液流通有好处,同时也可以有促进血流量的作用,对于缓解大脑疲劳有好处,同时也可以预防脑出血。第二:安神益智在中医方面都是将大脑的生理以及病理疾病都是归于五脏方面的,而百会穴通过各种穴位,所以百会穴和背俞穴以及五脏六腑中的经气都是属于相同的。所以...

  • 百会穴,作为中医穴位之一,位于人体头部,相当于百会穴处,亦是巅上的代名词。根据《素问·骨空论》的记载,百会穴在顶中央的旋毛中,深度约为指宽,是督脉与足太阳脉的交汇点。在现代医学中,百会穴被定义为一个重要的经穴,拥有多个别名,如三阳五会、天满和巅上。它属于督脉的一部分,也是督脉与...

  • 头顶正中心,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即: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按摩百会穴位的作用与好处】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1、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

  • 百会点位于我们大脑上方,膀胱经也需要在百会点会合。因此,我国中医典籍中也有记载,百会穴是调节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经常按摩百会穴具有提神醒脑、开窍醒脑的作用,对中风、脑膜炎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我国战国时期就详细记载了百会穴的按摩疗法,最早使用的是著名的扁鹊。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灸...

  • 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1]。或于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定穴[1]。正坐取之[1]。 正坐,于前、后发际连线中点向前1寸处取穴,或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8]。 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快速取穴:正坐,两耳尖与头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处即是百会穴[9]。 5.8 百会穴穴位解剖 百会...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