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的主治有哪些?

足阳明胃经常用的重要穴位,位置在膝下3寸,于胫骨前缘旁开1寸处,患者可取坐位屈膝垂足,或卧位在外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足三里临床应用广泛,是治疗胃肠及下肢膝胫疼痛的首选之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所以足三里有诸病皆治的说法。

1 足三里能健脾、消除腹胀、助消化

  足三里穴以治疗胃肠疾病为主,有“肚腹三里留”之说。胃脘痛可配合内关、合谷、中脘、阳陵泉,腹胀配合脾俞、胃俞。脾胃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以足三里为主穴,可配合诸多穴位治疗疾病。配中脘治疗肝气郁滞,食停胃脘或因中焦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起到疏肝理气,温中散寒的作用,配中脘、内关、合谷有温胃散寒、调中降逆之效,配脾俞、公孙可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以消除泄泻。以足三里为主穴,可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

2 足三里能调气血,活络止痛

  按摩足三里能使气血流通,舒经通络,祛风散寒。足阳明经,起于鼻两旁……下至髌骨,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行足跗,另一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进入中趾外侧端。由此可以看出,足三里穴是治疗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

  临床证实,足三里有健脾利湿,舒筋活血的功效,所以下肢运动系统的疾病治疗离不开足三里穴。风寒湿脾及外伤所致的局部疼痛肿胀,可配膝眼、委中、阳陵泉,关节炎可配昆仑、悬钟,踝关节疼痛可配丘墟、照海。推拿双足三里 穴,可治疗周身关节痛。

  3 足三里具有防病、保健强壮的作用

  足三里能起到防病、促健强壮的作用,俗话说“人老先老腿”,推拿足三里穴能使腿脚灵活,这与古代神医华佗的五禽戏来锻炼身体,使人达到健康防病是一致的。推拿足三里可防止衰老,预防百病,如配神门可治疗失眠,配天柱、中渚可治耳鸣,配听宫、外关治耳聋,配睛明、风池治视神经萎缩,配心俞、脾俞、内关治心脾两虚,配心俞、肾俞、关元治心肾亏虚。素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足三里穴,能使人精力充沛,身心更健康。

22020-04-04
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渗湿止泻,宁心止悸,益气补虚,通络除痹的作用,为强壮要穴。应用:1、脾胃系统疾病。胃胀,腹痛,腹泻,嗳气,反酸,呕吐,痢疾,便秘,胃肠痉挛。2、痹证。下肢痿痹,膝盖痛,中风偏瘫,坐骨神经痛。3、心脑病证。心悸,失眠,健忘,癫狂。4、虚劳诸症。此外,足三里配上巨虚有治疗面瘫的作用。2020-04-03
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赢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2020-04-03
调节胃肠功能,提高免疫力,有病没病常揉这个穴位对身体健康都有保驾护航的作用。2020-04-03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17 09:24: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足三里穴具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等。此外,它还能帮助缓解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等现代疾病的症状。足三里穴的主治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胃痛、呕吐、腹胀、腹痛、失眠、头晕等。它还能缓解咳嗽气喘、心悸气短...

  • 【答案】: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主治:①胃肠病证: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②下肢痿痹;③神志病证:癫狂;④外科病证:乳痈、肠痈;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操作: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 主治胃肠病:足三里穴是胃经的经穴,通过刺激该穴可以调节胃的功能,增强消化力,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胀等症状。主治下肢痿软:足三里穴对下肢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在中医理论中,足三里穴被认为是补充气血的重要穴位,通过刺激该穴可以增加下肢的气血供应,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下肢痿软、乏力等...

  • 调和气血,补虚强壮:足三里作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在中医理论中具有调和气血、补虚强壮的特殊功能。气血是人体生命之本,体虚是人体致病的根本因素,因此足三里对于增强体质具有重要意义。防治多种疾病:足三里能够防治很多疾病,从头到脚都属其主治范围。例如,根据《内经》记载,足三里能治疗胃痛、腹胀、食欲...

  • 穴位归属:足三里穴归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也是胃下合穴。取穴方法:患者可取坐位,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盖顶部,五指朝下,中指顶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即为足三里。穴位功效:足三里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的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疾病,以及下肢...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