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可以治疗什么病症?

(一)主治病症
手阳明大肠经共有20个腧穴(图8-23),主要治疗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及鼻衄,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疼痛、热肿、麻木、不遂等。
(二)腧穴歌诀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图8-23

(三)腧穴1.商阳(井穴)
[取法]在食指桡侧指甲旁约0.1寸处取穴(图8-24)[主治]耳聋、咽痛、颌肿、下齿疼痛;热病、昏迷;手指麻木。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图8-24

2.二间(荥穴)
[取法]微握拳,在第二掌指关节前缘桡侧的凹陷中,于赤白肉际处取之(图8-24)[主治]目痛、咽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热病。
[刺灸法]直刺0.2~0.4寸,可灸。
3.三间(输穴)
[取法]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二掌指关节后缘,于第二掌骨小头上方取之(图8-24)。
[主治]目痛、齿痛、咽痛、鼻衄;身热;手背肿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合谷(原穴)
[取法]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取之(图8-24)。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疼痛、鼻衄、鼻渊、痄腮、耳聋、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发热恶寒;经闭、滞产;腹痛、便秘;小儿惊风;上肢疼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5.阳溪(经穴)
[取法]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拇短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取之(图8-24)。
[主治]头痛、咽痛、目赤肿痛、齿痛;手腕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6.偏历(络穴)
[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3寸处取之(图8-25)。
[主治]咽痛、鼻衄、目赤、耳聋;水肿;肩膊肘腕疼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斜刺1寸。可灸。
7.温溜(郄穴)
[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5寸处取之(图8-25)。
[主治]头痛、面肿、咽喉肿痛;肠鸣腹痛;肩背痠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8.下廉
[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下4寸处取之(图8-25)。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腹胀、腹痛;肘臂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9.上廉
[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下3寸处取之(图8-25)。
[主治]腹痛、肠鸣、腹泻;手臂麻木、半身不遂。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0.手三里
[取法]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曲池下2寸处取之(图8-25)。
图8-25

[主治]腹痛、吐泻;齿痛、颊肿;肩臂麻木、半身不遂。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图8-2411.曲池(合穴)
[取法]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取之(图8-26)。
[主治]热病、头痛、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手臂肿痛、上肢不遂;月经不调;瘰疬、隐疹、丹毒;腹痛吐泻、痢疾;高血压;胸中烦闷、癫狂。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12.肘髎
[取法]屈肘成直角,在曲池外上方1寸,肱骨边缘处取之(图8-26)。
[主治]肘臂痠痛、拘挛麻木。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3.手五里
[取法]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取之(图8-26)。
[主治]肘臂挛急或疼痛;瘰疬。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4.臂臑
[取法]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处取之。当垂臂屈肘时,该穴位于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缘(图8-26)。
[主治]瘰疬;颈项拘急、肩臂疼痛;目疾。
[刺灸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可灸。
图8-26

15.肩髃
[取法]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取之。当上臂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本穴位于前一个凹陷中(图8-27)。
[主治]肩臂疼痛、手臂挛急、半身不遂;风热隐疹。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
图8-27

16.巨骨
[取法]在肩端上,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的凹陷处取之(图8-28)。
[主治]肩部及手臂疼痛不遂;瘰疬、瘿瘤。
[刺灸法]直刺0.4~0.6寸,不可深刺,以免造成气胸。可灸。
图8-28

17.天鼎
[取法]正坐位,微微仰头,在扶突直下1寸,当胸锁乳突肌后缘取之(图8-29)[主治]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瘤。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18.扶突
[取法]正坐位,微微仰头,在颈部侧面,喉结旁开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之(图8-29)。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暗;瘰疬、瘿瘤。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图8-29

19.口禾髎
[取法]在上唇部,当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图8-30)。
[主治]鼻塞、鼻衄;口喝、口噤。
[刺灸法]直刺0.3~0.5寸,禁灸。
20.迎香
[取法]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处,当鼻唇沟中取之(图8-30)[主治]鼻塞、鼻衄、鼻渊、不闻香臭;口眼歪斜、面痒。
[刺灸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2~0.5寸,禁灸。
图8-30

2019-08-05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12 21:34: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答案】:B、D 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前头、鼻、口齿病、咽喉病,热病。足阳明胃经主治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神志病,热病,眼病。因此答案选BD。

  • 手阳明大肠经是位于人的手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平时可以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摩或者简单的敲打,这样做可以促进气血的畅通,能够缓解因为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的疼痛,但想要获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找准位置,而且按摩的方式一定要正确,另外手阳明大肠经还有下列这些应用。手阳明大肠经中医应用:一、经脉主治病...

  • 手阳明大肠经穴应用概要如下:-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治疗热病常用商阳、合谷、曲池;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常用合谷;治疗胃肠病常用合谷、曲池;治疗咽喉病可用商阳、合谷;治疗肩臂痛常用合谷、曲池、手三里、臂臑和肩髃;治疗鼻疾常以合谷、迎香为...

  • 三间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在食指的桡侧,第二掌指关节后方。三间穴可以治疗五官疾病,比如可以治疗牙齿疼,治疗咽喉肿痛。它是大肠经腧穴,输主体重节痛。另外,三间穴可以治疗肠腹疾病,比如可以治疗腹胀、肠鸣,也可以治疗腹痛。再有,三间穴有局部治疗作用,比如可以治疗屈伸不利、手指不能屈曲...

  • 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是商阳,常用于治疗烧热病症。大肠经的荣穴二间,用于泻实症。下针时,弯曲手指并找准穴位,避开骨头直接刺入肌肉。经穴的走向从手到头,对应的手部动作问题,可在相应经络上治疗。合谷穴,作为原穴,是治疗大肠经病痛的重要穴位,适用于虚实病症。生姜灸合谷可改善皮肤问题,而牙痛...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