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命名的主要依据是

手足阴阳脏腑。

①手足:就经脉循行而言,分布于上肢的为手经,而分布于下肢的则是足经。十二经脉手有六经,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亦有六经,即足阴、足三阳。
②脏腑:十二经脉的第二个要素就是关于脏腑的名称。我们在学习五脏六腑时学了十一个脏腑,现在讲经络时讲的是十二经脉,涉及十二个脏腑名称,原因是增加了心包,把它作为一个脏加入进来。
心包也可以称作心包络或包络,变成了六个脏以和六腑相配。以前我们讲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即肝合胆、心合小肠、肺合大肠、脾合胃、肾合膀胱,现在就可以提出三焦与心包是相表里的。因此,用十二个脏腑来命名十二条经脉。
③阴阳:十二经脉名称的第三个要素是阴阳的名称。十二经脉中,名字包含五脏和心包的经脉,分布在四肢肢体内侧面循行的,因为内侧面属阴,而五脏也是属阴的,所以把它称之为阴经。而名字包含六腑的经脉,循行在肢体的外侧面,因为外侧面属阳,而六腑也属阳,所以把它称作阳经。下面这张表很好概括了十二经脉的命名原则。

十二经络背诵口诀:
1.【手太阴肺经】
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2.【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3.【足阳明胃经】
辰时—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4.【足太阴脾经】
巳时—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
5.【手少阴心经】
午时—心经旺。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6.【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小肠经旺。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7.【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膀胱经旺。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8.【足少阴肾经】
酉时—肾经旺。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9.【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11.【足少阳胆经】
子时—胆经旺。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12.【足厥阴肝经】
丑时—肝经旺。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拓展资料:
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2023-04-26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6:35: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手足阴阳脏腑是十二经脉命名的主要依据。每条经脉的名称都反映了其分布部位、所属脏腑和阴阳属性。在上肢主要行经的称为手经,而在下肢主要行经的称为足经。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与脏腑相关;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与腑脏相关。根据阴阳属性,阴经进一步分为太阴、厥阴、少阴,阳经进一步分为阳明、少阳、太...

  • 十二经脉的命名包含方位、器官和经脉名称三个要素。方位,指经脉所处的位置,如手太阴肺经位于手部,足少阳胆经位于足部;器官,指经脉与其所属脏腑的联系,如手厥阴心包经与心包相连,足太阴脾经与脾相连;经脉名称,则是经脉的名称,如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这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了十二经脉的命名体系,...

  • 十二经脉的命名依据主要是手足阴阳脏腑。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名称,都是据其分布于手足内外、所属脏腑和阴阳属性而命名。主要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主要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面的为阴经,阴经隶属于脏;分布于四肢外侧面的为阳经,阳经隶属于腑。按阴...

  • 十二经脉又名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行部位综合而定的。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

  •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上肢是指屈侧)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