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意外:禁针禁灸穴的古藉记载

我国针灸古籍首次明确提出禁针禁灸穴的为《针灸甲乙经》,在《针灸甲乙经?针灸禁忌第一(下)》中,共载有禁针穴13穴,分别为:神庭、上关、颅息、人迎、云门、脐中、伏兔、三阳络、复溜、承筋、然谷、乳中、鸠尾。其中,颅息、复溜、然谷三穴,属相对禁忌,要求“刺无见多血”;余穴则属绝对禁忌:“禁不可刺”。除此之外,在各经穴项下又有所补充,如石门“女子不可剌灸”、手五里“禁不可刺”、缺盆“刺太深令人逆息”等。另载禁灸穴24穴,分别为:头维、承光、脑户、风池、哑门、下关、耳门、人迎、丝竹空、承泣脊中、白环俞、乳中、石门、、气冲、渊液、经渠、鸠尾、阴市、(膝)阳关、天府、伏兔、地五会、瘛脉。其中,耳门,“耳中有脓,禁区不可灸”;下关,“耳中有干扌适,禁不可灸”;石门,“女子禁不可灸”,属相对禁忌。余穴均为“禁不可灸。”但,该书各经穴项下所载,略有出入,如耳门、瘛脉二穴,可灸三壮;而五处、心俞、素髎三穴列为禁穴。

  明代《针灸大成?卷四》所载禁针穴歌介绍绝对禁针穴22个:脑户、聪(囟)会、神庭、玉枕、络却、承灵、颅息、承泣、神道、灵台、膻中、水分、神阙、会阴、横骨、气冲、箕门、手五里、三阳络、青灵。

  另有一些穴位则是有条件禁忌和部位禁忌:“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海泉颧髎*上,脊间中髓伛偻形;手鱼腹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清代《针灸逢源》一书,绝对禁针穴又增加:角孙、急脉、会宗、乳中、犊鼻五穴。这样绝对禁针穴达到26穴。

  另载有禁灸穴歌,介绍禁灸穴达45个之多,分别为:哑门、风府、天柱、承光、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髎、禾髎、迎香、颧髎、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 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

  至清代,《针灸逢源》载脑户、耳门。禁灸穴总计为47穴。2023-01-13
mcxzy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4:29: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禁针穴歌》不仅是一份珍贵的针灸学资料,更是古代医学家对后世的警示与指导。它提醒我们,在针灸治疗中必须谨慎行事,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同时也激励着现代医学工作者不断探索,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尽管现代医学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禁针穴歌》中记载的穴位仍需保持敬畏之心。这些穴位...

  • 1. 在中医学古籍《针灸甲乙经》中,首次详细记载了禁针及禁忌艾灸的穴位,共计22个。2. 这些禁灸穴位包括:头维、承光、风府、脑户、哑门、下关、耳门、人迎、丝竹空、承泣、白环俞、乳中、石门、气冲、渊腋、经渠、鸠尾、阴市、阳关、天府、伏兔、地五会等。3. 尽管古籍中提出了这些禁灸穴位,但...

  • 中医学古籍《针灸甲乙经》首次明确提出禁针禁忌艾灸的穴位,记载的禁忌艾灸穴位有22个,分别是:头维穴、承光穴、风府穴、脑户穴、哑门穴、下关穴、耳门穴、人迎穴、丝竹空穴、承泣穴、白环俞穴、乳中穴、石门穴、气冲穴、渊腋穴、经渠穴、鸠尾穴、阴市穴、阳关穴、天府穴、伏兔穴、地五会穴等。...

  • 2、腧穴禁忌: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3、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4、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二、灸法禁忌:1、穴位禁灸,如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

  • = = 绝对禁针穴又增加:角孙、急脉、会宗、乳中、犊鼻五穴。这样绝对禁针穴达到26穴 另载有禁灸穴歌,禁灸穴达45个之多,分别为:哑门、风府、天柱、承光、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髎、禾髎、迎香、颧髎、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