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是六经病之一,出自《伤寒论》。太阳病包括经证和腑证。多由外感风寒所致。经病包括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⑴中风:为太阳表虚证,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中风只需调和营卫,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汤。⑵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即拘急不舒),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加葛根汤,实用葛根汤。⑷太阳病内挟水饮(干呕,痰软),如表实无汗,心下有水气,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的,治以小青龙汤。2016-07-24
太阳经的疾病。2016-07-24
太阳病,是《伤寒论》中的一个病名,主要指的是外感风寒引起的病症。这种病症通常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状。《伤寒论》认为,太阳病是六经之一,是疾病初起阶段的典型表现,治疗上通常采用辛温解表的方法。少阴病则是指内伤寒病,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脉沉细等症状。少阴病属于《伤寒...
中医中的“太阳病”概念源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它代表了疾病初期的表证阶段。太阳病的主要特征是脉象浮,伴有头部和颈部的强烈疼痛以及对寒冷的厌恶。这种病症源于体表受到邪气侵袭,导致卫外功能失调,表里失和,正邪在体表进行斗争。太阳病的证候大致可分为经证和腑证,经证包括太阳中风、太阳伤...
1、太阳病是什么(1)我们现在说的“感冒”属太阳病,伤寒论开头就在讲“太阳病”,且占的篇幅很大。太阳病的“证”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只要有脉浮、头痛、怕冷的症状皆属太阳病,这是太阳病脉证的宗旨。(2)那么,“太阳病”是如何来的呢?来源于风、寒邪,也就是说...
太阳,包括手太阳小肠与足太阳膀胱。《伤寒论》的太阳病,主要论述的是足太阳膀胱所主的肤表病变。太阳主外的功能,具体又表现在卫气(阳)和营血(阴)的协调上,而且取决于卫阳的盛衰。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
1. 太阳病: 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分为伤寒证和中风证。伤寒证表现为恶寒、体痛、呕逆等,无汗,治疗以麻黄汤类为主;中风证则发热、汗出、恶风,有汗,用桂枝汤类治疗。2. 少阴病: 脉微细,欲寐,分为伤寒和中风。伤寒症状包括无热恶寒、无汗等,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中风表现为身冷、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