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证的特征是什么

桂枝汤是伤寒第一方,为群方之祖,是经方派的代表方剂。桂枝汤药味很少,但组方严谨。方中桂枝与芍药是主药部分,桂枝辛温通阳,芍药酸寒敛阴,两者配伍能调和营卫。再增生姜、甘草、红枣建中焦之药,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作用。因而桂枝汤具有调和脾胃之功,以达滋化源、调气血、和阴阳、调营卫的作用。

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汤方证要点

1.外感风寒表虚证:以发热、头痛、自汗、恶风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自汗恶风、身痛、鼻塞流清涕,或鼻鸣干呕,或寒热往来,或下利、盗汗;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或浮虚,或浮数。

2.常用于感冒、低热、伤寒、结核、胃肠病、足跟痛、胸腹痛、偏头痛、神经衰弱、神经痛、脑后生疮、目盲、过敏性鼻炎、通身寒冷、自汗、盗汗、虚疟、虚痢、妊娠恶阻、产后病、阳痿、遗精、风湿病、皮肤瘙痒、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小儿腮肿、小儿角弓反张及手足抽掣等属于营卫不和者。

3.体质要求:体型消瘦,肌肉不发达。皮肤湿润而比较细腻,少光泽。腹壁薄而无力,但按之表皮较硬,腹直肌紧张。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脉象以虚缓为多见。容易出冷汗,汗后不舒服;容易有悸动感;容易头昏晕厥;体力低下,容易疲劳,耐力差;容易腹痛,并呈阵发性;容易失眠、多梦;对寒冷、疼痛敏感。易患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疾病。

4.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黏腻、酒肉、臭恶等物,以防恋邪伤正。

5.本方还必须重视给药方法及药后护理。

(1)药后啜粥:服药须臾,啜热稀粥一碗,一则借谷气以充汗源;一则借热气鼓舞卫气,使汗出表和,祛邪而不伤正。

(2)温覆微汗:服药啜粥之后,盖被保温,取遍身微似有汗为佳,切忌大汗淋漓。

(3)见效停药:如一服汗出病愈,即应停服后药。此乃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

6.桂枝汤是古代的补益剂,凡是经过寒冷、饥饿、极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后,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下,均可使用。张仲景的时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疲于奔命的难民,就是桂枝汤的最佳适应者。经过大量出汗,已经多日无 常进食和休息,成天处在极度惊恐之中,可能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这样的人必定形容憔悴、消瘦。强烈的惊恐导致心动悸、烘热或出冷汗,饥饿导致干呕、腹部阵阵隐痛,反复出汗使得全身肌肉酸痛,寒冷的刺激又使鼻流清涕、关节痛、恶风。这就是桂枝汤证。桂枝汤中药物都是食物中药,甘草、生姜、大枣、桂枝、芍药,就像今天的酸辣汤。先喝一碗,然后喝上热气腾腾的糜粥,盖上被子,好好睡一觉。病人自然会微微出汗,一觉醒后,许多症状必然减轻或消失。这就是桂枝汤的魅力。桂枝汤不是发汗剂,病人服药以后的汗出,是机体各种调节功能恢复的标志,按中医的话说,是热粥的“谷气”加上患者的“胃气”交融的结果,是“营卫之气和谐”的结果,是体内阴阳平衡的结果。

7.凡病不外阴阳失调,其治疗法则总是“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合乎这一法度和原则,加减可通治内外妇儿各种疾病,故而经方家临床起手就是桂枝汤加减乃常有之事。

8.民间名医唐医易先生认为《伤寒》书中所载,首推桂枝汤而治风,次述麻黄汤治寒、白虎汤治暑、五苓散治湿、炙甘草汤治燥、大小承气治火,此为六气之风、寒、暑、湿、燥、火。并且认为《伤寒》实为六气统治之书。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图文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需要咨询的读者,请私信或在文章的评论区留言。

7837阅读
搜索
玉屏风不要随便吃
施今墨经典脾虚药方
苓桂术甘汤不能乱吃
2020年鼠女宝宝取名
施今墨十个中医秘方
健脾养胃第一名2020-11-06
桂枝汤证的主要特征是外服换头像强通而无汗。发汗流汗。2020-11-06
就是治太阳中风证啊,如果就是啊,得了,这个太阳中风证用桂枝汤是比较对症的啊,这是中医的一个古方2020-11-06
你特别好吃的,物美价廉,特别好吃的,质量特别好,功能特别多,味道特别好。2020-11-06
我认为这个特征也是一下子很难说清楚的。而且它的特征应该是跟这个桂枝还是有关系的。2020-11-06
疾病不同都是范围内先光的道理。操作范围相同。2020-11-06
是汤证的特征是什么桂枝汤证,我没听说过,对这个不熟悉。2020-11-06
支塘镇的特征是什么?桂枝汤镇的特征应该是可以上网查一查,或者出现一下专业的人员2020-11-06
他特长的话非常的复杂的,我也说不清。2020-11-06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0:54: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桂枝汤证,主症是脉浮缓、恶风寒,出汗,怕风,风伤到卫气。  吃了桂枝汤,可能后腰酸痛,不舒服的感觉也就同时会缓解了。桂枝汤的剂量与煎煮法: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 大枣3枚、 甘草6克,“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

  • 在临床表现上,麻黄汤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而桂枝汤证则表现为恶风发热、有汗。此外,两者在脉象上也有差异,麻黄汤证脉浮紧,桂枝汤证脉浮缓。在功用与治法上,麻黄汤以祛邪为主,而桂枝汤则体现祛邪调正相结合的特点。用药方面,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发汗能力极强;而桂枝汤中桂枝与芍...

  • 桂枝汤症:外症是头痛,主要是脉浮缓,恶风寒,然后出得了汗。这个病的病机是,一个人如果脉浮缓而出得了汗,而他会有怕风的感觉,病机就是有风气伤到了我们的卫气。就是当你真的风伤卫的时候,其实你的肺的功能已经不太行了,那太阳经也一定有病毒在里面了,然后卫气也被污染了,那到最后剩...

  • 1.桂枝汤证 《伤寒论》标准的桂枝汤证,外症是头痛,脉浮缓,恶风寒,然后出得了汗。病机是一个人如果脉浮缓而出得了汗,他会有怕风的感觉,病机就是有风气伤到了我们的卫气,营卫的卫。2.桂枝汤 桂枝汤通常在半个小时之内煮好就行.时间不要太久,它是发散药。桂枝汤服用法、煮着汤,不要...

  •         内痈之人,毒热内盛,导致气血不利,营卫不和,会出现类似桂枝汤证的恶寒发热,如果误用了桂枝汤,就会助热而加重内痈。4.伤寒夹虚不可发汗 “脉浮数”        含有浮紧之意,浮紧之脉略带数象,浮缓之脉略带迟意。【方】小建...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