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中伤寒论条文与原文区别

伤寒论条文:
1.头痛,发热,脉浮而数,舌苔黄腻,此为伤寒。
2.发热,汗出,脉弦而数,舌苔白,此为伤寒之清。
3.发热,汗出,脉沉而细,舌苔淡,此为伤寒之浊。

原文:
1.头痛,发热,脉浮而数,舌苔黄腻,身热,汗出,此为伤寒。
2.发热,汗出,脉弦而数,舌苔白,身虚,此为伤寒之清。
3.发热,汗出,脉沉而细,舌苔淡,身重,此为伤寒之浊。2023-01-31
mcxzy 阅读 35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6:06: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论第109条辨: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原文解释】伤寒病者出现发热症状,同时感到厌烦并恶寒,极其口渴想要饮水,腹部会出现胀满感。如果患者能够自动汗出,且小便通利,那么寒热、口渴、腹胀等症状将会缓解。这是由...

  • 伤寒论第109条辨: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原文解释】 患伤寒病,发热,啬啬然厌恶风寒,大渴而想喝水,病人必定会感到腹满。如果自动汗出,小便通利,其寒热、渴饮、腹满等症就将要解除。这是肝木逆行克肺,叫做...

  • 没有区别。《伤寒心法要诀》伤寒著作,三卷(即《医宗金鉴》卷三十六,三十八)。清,吴谦等编撰,作者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伤寒论》原著,使能触类旁通,遂将总论内容、六经辨证。

  • 在中医经典《医宗金鉴》中,关于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的内容有如下记载:“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中痞硬而满,乾呕,心烦不得安”。这里的“痞”指的是患者腹部不适,有满闷感,如同有硬物阻塞,而“利”则是指下痢,即频繁排泄稀便。此段论述...

  • 医宗金鉴和伤寒论,两者都适合自学,同时也各有挑战。尽管医宗金鉴的文言文相对于伤寒论来说更接近白话文,但文言文的特性依然存在。对于文言文功底深厚的人来说,这两本书都是自学的好材料。但对于文言文功底较弱的人来说,自学这两本书都会感到吃力。不过,只要反复诵读,不断揣摩,即使没有很好...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