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的主治作用

  石学敏院士的30个腧穴临床配伍 1、百会:配①四神聪——神经衰弱,尤其失眠症。配②风池——后头痛,巅顶痛即血管性头痛。配③关元、三阴交——子宫脱垂(阴挺)。配④灸百会一穴——治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加二间效更佳。
  2、上星:配①上星透百会,头维透角孙、四白——血管性痴呆。配②攒竹、肝俞——球结膜炎。配③头维、四白——帕金森氏病。配④风池——鼻出血(倒经)、(血管硬化的鼻出血)
  3、人中:配①内关、三阴交、委中、极泉、尺泽——中风或中风后遗症。配②内关、气舍——中枢性呼衰。配③内庭、天突——膈肌痉挛。配④内关——各种痛症止痛。配⑤内关——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休克。配⑥足三里、人迎——可调高血压,低血压,既能降血压,又能升血压。
  4、关元:配①灸关元穴有增加机体免疫机能,对各种因免疫低下所导致的疾病有效,一般喘症、性功能减退、风寒湿痹。配②灸关元、针神门、承山——脱肛。配③灸关元、针三阴交——胎盘滞留,膀胱炎。配④蠡沟—— 滴虫或感染性 炎。
  5、中极:配①三阴交、次髎——痛经,月经不调。配②三阴交——无卵月经。配③秩边——前列腺炎或肥大。配④三阴交、阴陵泉、肝、胆、脾俞——糖尿病及其所导致膀胱残余尿。[
  6、中脘:配①四白、后溪、申脉、长强——癫痫。配②梁门、天枢、水道、关元、足三里——胃下垂。配③太冲、内庭——慢性胃炎。配④肝俞、脾俞、足三里——胃、十二指肠球溃疡。配⑤人中、内关、下巨虚——癔病性呕吐,厌食、哮喘。
  7、太冲:配①合谷——高脂血症。配②合谷、四神聪——烦躁症。配③阳辅、睛明——眼底动脉出血。配④阴陵泉——黄疸性肝炎。配⑤阴陵泉、足三里——慢性肝炎。 8、 风池:配①完骨、天柱——治脑缺血性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塞,缺血性的延髓及假性延髓麻痹。配②风府——视神经缺血性萎缩症。配③颈夹脊刺——治疗颈椎综合症,颈性耳鸣,颈性眩晕,颈性头痛。配④大椎刺络、足三里、合谷、孔最——外感。
  9、环跳:配①大肠俞、阳陵泉、委中——坐骨神经痛。配②足三里、解溪、三阴交——下肢麻痹及肌萎缩性疾病。配③梨状肌损伤是环跳穴主治特长。 10、足临泣:配①外关——耳鸣。配②人中、听宫——耳聋。配③支沟——肋间神经痛。
  11、内关:配①足三里——增强心功能,治疗病窦综合征。配②心俞、膈俞、肺俞——冠心病。配③神门、大陵——心动过速。爱爱医网 K F ] ` h r
  12、外关:配①加局部取穴治疗网球肘。配②大肠俞、合谷、飞扬、人中——风湿痹痛。配③大椎刺络、丰隆——疟疾。配④膻中、乳根刺络——乳腺增生。
  13、委中:配①大肠俞、次髎、秩边——马尾神经损伤。配②三阴交——中风下肢不遂。配③丘墟透照海——足内翻。
  14、秩边:配①阳痿、遗精、早泄、不 症等男性及女性性功能障碍要穴。配②下肢瘫痪、疼痛要穴。配③前列腺炎、肥大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要穴。配④女性 疾病。
  15、大肠俞、肾俞:配关元俞、次髎——慢性肠炎(五更泻),慢性痢疾,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痛。
  16、 胆俞:配肝俞、膈俞、脾俞①胰腺炎、胆结石及炎症引起的痛症,胃痉挛,及胃、十二指肠痛症。②糖尿病、胃下垂。③胃肠功
  17、 肺俞、膈俞:配大椎、心俞加刺络①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②心血管疾病,尤其对冠心病效佳。
  18、攒竹:配①太阳、丝竹空——三叉神经痛第一支痛。配②下关、四白——三叉神经二、三支痛。配③迎香、四白——鼻窦炎。配④丝竹空、申脉——眼睑下垂。
  19、后溪:配①大椎加刺络法——臂丛神经痛。配②尺泽、极泉——尺、桡、正中神经麻痹。配③绝骨——颈部肌肉损伤(落枕)。配④申脉、印堂——癫证。
  20、三阴交:本身有良好的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痛经和调理月经的作用。配①中脘、内关、印堂、百会——治疗郁证。配②阴陵泉——低蛋白浮肿,早期肝硬化水肿,淋巴管梗塞性下肢浮肿。配③归来——输卵管原发或继发性不孕症。
  21、足三里:配①丰隆——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配②各种免疫机能低下引起的疾病。配③风池、四白、哑门——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症。配④曲池、风池、大椎、中脘、三阴交——运动神经元疾病(早期效佳)。配⑤天枢、中脘——治疗脾胃不合诸症,消化不良,胃脘痛,胃、十二指肠球溃疡,各种慢性胃炎。
  22、太渊:配①列缺、孔最——急性支气管炎。配②人迎——无脉症。配③太冲、球后——视神经萎缩。
  23、合谷:配①四神聪,加局部刺络——面积痉挛。配②阳白、太白、四白及经筋刺法——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病久6个月以上经各种方法治疗不愈病例)。配③为外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配穴。
  24、曲池:配①加局部刺络——网球肘。配②极泉、尺泽、合谷——上肢麻痹病(尺、桡、正中神经损伤)。配③上巨虚——急性菌痢、肠炎
  25、 天枢:配①曲池、风池、大椎、血海——过敏疾患、荨麻疹等皮肤病。配②内庭——小而消化不良,厌食症。配③丰隆——驱蛔虫作用。
  26、 人迎:配①太溪、冲阳——风湿性动脉炎。配②气舍——颈动脉供血不全诸症。配③局部围刺法、照海——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低下及单纯性肿大。
  27、涌泉:配①劳宫——指压法,改善中老年人血液循环,从而治疗周围血管循环。配②趾端刺络——烦躁症。配③劳宫、人中、丰隆、间使——精神分裂症。配④指压劳宫、涌泉、印堂——疲劳综合症,并能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28、阳陵泉:配①日月、丘墟、肝俞、胆俞——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配②阴陵泉——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配③绝骨加局部排刺——颈前肌萎缩症。配④委中、阴陵泉——腓总神经损伤。2010-09-30
mcxzy 阅读 28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1:14: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治疗方面,腧穴有三种主要的主治作用。首先,近治作用,所有穴位都能治疗相应部位及其附近的疾病。其次,远治作用,特别是四肢肘膝以下的十四经脉穴位,能治疗经络关联的远隔部位病症,甚至对全身疾病有影响。特殊作用体现在特定穴位对机体状态的双向调节,如天枢穴在泄泻和便秘时的不同作用。此外,一些穴位还...

  • 穴位的主治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首先是经脉主治,指的是经脉所属脏器的病变(不包括腑),例如神门、大陵穴可以治疗心悸和心痛。其次为近治作用,即穴位附近的关节或脏腑疾病,例如腰阳关穴可以治疗腰痛及附近的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再次为远治作用,即穴位所在的经脉沿途经过的各种脏腑、关节疼痛等,具有远...

  • 腧穴的远治作用是指腧穴除治疗其旁边的局部作用外,还可以治疗本经经脉循行部位的疾患。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比如手上的穴位就可以治疗头面、五官的疾患,这就属于远治的作用。每个经络都有自己的主治,且同一经络上的腧穴都会有相类似的主治,每个腧穴除治疗本经的疾患外,还可以治疗表里经、同名经的疾...

  • 这也是它的特殊作用。还有一部分特殊作用指的是腧穴可以治疗非本经的病,一个穴位归属一条经脉,这条经脉有其主治作用。腧穴可以治疗本经、表里经的病患,但有些穴位的治疗作用比较特殊,比较偏离其本经的疾患,如至阴穴可以转胎,少泽穴可以通乳,都属于腧穴的特殊作用。

  • 腧穴的主治作用的一般规律为本经腧穴能治疗本经病,表里经腧穴能治疗互为表里的两经病,邻近经穴配合能治疗局部病。各经腧穴的主治既有其特殊性,又有其共同性,其主要表现一是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指能够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眼区各穴均能治疗...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