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腧穴的针刺方法是什么?

(一)主治病症
足少阳胆经共有44个腧穴(图8-82),主要治疗口苦,目疾,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腋下肿,发热,胸、胁、股、下肢外侧、足外侧痛等。
图8-82足少阳胆经腧穴

(二)腧穴歌诀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穴,窍阴完骨本神邀,阳白临泣目窗辟,正营承灵脑空摇,风池肩井渊腋部,辄筋日月京门标,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风市招,中渎阳关阳陵穴,阳交外丘光明宵,阳辅悬钟丘墟外,足临泣与地五会,侠溪窍阴四趾端。
(三)腧穴
1.瞳子髎
[取法]在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取之(图8-83)。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目翳、青盲、口。
[刺灸法]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听会
[取法]在耳屏间切迹前,当听宫直下,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空处取之(图8-83)。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
[刺灸法]张口,直刺0.5~1寸,可灸。
3.上关
[取法]在耳前,颧弓上缘,当下关直上方取之(图8-83)。
[主治]耳鸣、耳聋;偏头痛、口眼斜、齿痛、口噤。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颔厌
[取法]在鬓发中,当头维与曲鬓穴连线的上1/4与下3/4的交点处取之(图8-83)。
[主治]偏头痛、目眩、癫痫;耳鸣、齿痛、口。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5.悬颅
[取法]在头维穴与曲鬓穴之间,沿鬓发弧形连线中点取之(图8-83)。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齿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6.悬厘
[取法]在鬓角上际,当悬颅穴与曲鬓沿鬓发弧形连线中点取之(图8-83)。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7.曲鬓
[取法]在耳前上方入鬓发内,约当角孙穴前1横指处取之(图8-83)。
[主治]偏头痛;齿痛、牙关紧闭、暴暗。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8.率谷
[取法]在耳廓尖上方,角孙穴上,入发际1.5寸处取之(图8-83)。
[主治]偏头痛、眩晕;小儿急慢惊风。
[刺灸法]平刺0.5~1寸,可灸。
9.天冲
[取法]在耳廓根后上方,入发际2寸,率谷后约0.5寸处取之(图8-83)。
[主治]头痛、牙龈肿痛;癫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0.浮白
[取法]在耳后乳突后上方,当天冲穴与头窍阴穴的弧形连线中点处取之(图8-83)。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目痛;瘿气。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1.头窍阴
[取法]在乳突后上方,当浮白穴与完骨穴的连线上取之(图8-83)。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2.完骨
[取法]在乳突后下方的凹陷中取之(图8-83)。
[主治]头痛、齿痛;疟疾、癫痫;口、颈项强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图8-83

13.本神
[取法]在曲差旁开1.5寸,当发际上取之(图8-84)。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4.阳白
[取法]在前额,当眉毛中点上1寸处取之(图8-84)。[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视物模糊、眼睑瞤动、面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5.头临泣
[取法]在阳白穴直上,入发际0.5寸,于头维穴与神庭穴之间取之(图8-84)。
[主治]头痛、目眩、流泪、鼻塞;癫痫、小儿惊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6.目窗
[取法]在头临泣后1寸,当头临泣穴与风池穴的连线上取之(图8-84)[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青盲、鼻塞;头痛、癫痫、小儿惊风。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7.正营
[取法]在目窗后1寸,当头临泣穴与风池穴的连线上取之(图8-84)。
[主治]头痛、目眩;唇吻急强、齿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8.承灵
[取法]在正营后1.5寸,当头临泣穴与风池穴的连线上取之(图8-84)。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鼻塞、衄血。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9.脑空
[取法]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穴(图8-84)。
[主治]头痛、目眩;癫狂痫;颈项强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20.风池
[取法]在项后,与风府穴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之(图8-84)。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迎风流泪、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颈项强痛。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角度与深度。可灸。
图8-84

21.肩井
[取法]在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取之(图8-85)。
[主治]头项强痛、瘰疬;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乳痈、乳汁不下。
[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防发生气胸;孕妇禁针。可灸。
图8-85

22.渊腋
[取法]侧卧,当腋中线上,在第四肋间隙,举臂取之(图8-86)。
[主治]胸满、胁痛;上肢痹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
23.辄筋
[取法]在渊腋前1寸,当第四肋间隙,举臂取之(图8-86)。
[主治]胸满、胁痛、气喘;呕吐、吞酸。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图8-86

24.日月(胆募穴)
[取法]在乳头下方,当第七肋间隙取之(图8-87)。
[主治]呕吐、吞酸、呃逆、黄疸;胁肋疼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图8-87

25.京门(肾募穴)
[取法]侧卧,于侧腹部,当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际取之(图8-86)。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腹胀、泄泻;胁痛、腰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26.带脉
[取法]侧卧,在十一肋骨游离端直下,与脐相平处取之(图8-86)。
[主治]腹痛、经闭、月经不调、带下、疝气;腰胁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27.五枢
[取法]仰卧,在髂前上棘前0.5寸,约平脐下3寸处取之(图8-88)。
[主治]腹痛、便秘;疝气、带下、阴挺。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28.维道
[取法]在五枢前0.5寸处取之(图8-88)。
[主治]腹痛、便秘;疝气、带下、阴挺、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1.5寸,可灸。
29.居髎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连线中点,侧卧取之(图8-88)。
[主治]疝气;腰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图8-88

30.环跳
[取法]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界处取之(图8-89)。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挫闪腰痛、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刺灸法]直刺2~3寸,可灸。
图8-89

31.风市
[取法]在大腿外侧,腘横纹上7寸,当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取之。直立垂手时,中指尖正对此穴(图8-90)。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32.中渎
[取法]在大腿外侧,腘横纹上5寸,当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取之(图8-90)。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3.膝阳关
[取法]在阳陵泉直上,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中取之(图8-90)。
[主治]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图8-90

34.阳陵泉(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取法]在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中取之(图8-91)。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5.阳交(阳维脉郄穴)
[取法]在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取之(图8-91)。
[主治]胸胁胀满;下肢痿痹;癫狂。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6.外丘(郄穴)
[取法]在外踝尖上7寸,与阳交平齐,当腓骨前缘取之(图8-91)。
[主治]胸胁胀满;下肢痿痹;癫狂。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7.光明(络穴)
[取法]在外踝尖上5寸,当腓骨前缘,趾长肌腱和腓骨短肌腱之间取之(图8-91)。
[主治]目痛、夜盲;乳房胀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8.阳辅
[取法]在外踝尖上4寸,当腓骨前缘取之(图8-91)。
[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咽喉肿痛;瘰疬、胸胁胀痛、腋下肿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39.悬钟(八会穴之髓会)
[取法]在外踝尖上3寸,当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腱之间取之(图8-91)。
[主治]项强、胸胁胀痛、咽喉肿痛;便秘、痔疾;下肢痿痹、脚气。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图8-91

40.丘墟(原穴)
[取法]在外踝前下缘,当趾长伸肌腱外侧的凹陷中取之(图8-92)。
[主治]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疟疾。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41.足临泣(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带脉)
[取法]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中,当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取之(图8-92)。
[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瘰疬;乳痈、月经不调、遗尿;疟疾;胁肋胀痛、足跗疼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2.地五会
[取法]在第四、五跖骨间,当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取之(图8-92)。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胁痛、乳痈;足背肿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3.侠溪(荥穴)
[取法]在第四、五趾缝间,当趾蹼缘上方纹头处取之(图8-92)。
[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胁肋胀痛;热病;乳痈。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4.足窍阴(井穴)
[取法]在第四趾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取之(图8-92)。
[主治]目赤肿痛、耳聋、咽喉肿痛;头痛、失眠;咳逆、胁痛;月经不调;热病。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图8-92

2019-08-05
mcxzy 阅读 81 次 更新于 2024-07-07 06:52: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单穴功用】风池,在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又为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阳维、阳跷之交会穴。按"风从上受"之理,本穴又位居脑后,乃是风邪汇集,入脑的要冲,故名"风池"。本穴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

  • 悬钟,又名绝骨、髓会。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为足少阳胆经腧穴、髓之会穴。悬者挂也,穴在外踝上3寸处,穴处尖骨下,外踝如悬钟,故以为名。本穴具有疏调肝胆气机,泄胆火、清髓热,通经络、祛风湿,充髓强骨之功。用于治疗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落枕、偏头痛、胸痛(一点作...

  • 【操作法】听会:正坐仰靠或侧伏,于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时呈凹陷处取穴。直刺0.5 1寸。迎香:正坐仰靠,于鼻唇沟与鼻翼外缘中点平齐处取穴。针尖向内上方斜刺0.3 0.5寸。【经验】听会—迎香伍用,出自《席弘赋》:"耳聋气闭听会针,迎香穴泻功如神。"盖耳聋气闭者,多...

  • 听会为足少阳胆经腧穴,有疏调肝胆气机、清泄肝胆湿热、祛风开窍益聪之效。二穴伍用,同经相应,同气相求,祛风清热,宣通络道,启闭开窍之功益彰。【主治】1.耳鸣、耳聋,证属肝胆火旺、气机闭阻者。2.口眼喎斜(面神经麻痹)。【操作法】翳风:正坐或侧伏,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

  • 【单穴功用】光明,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为足少阳胆经腧穴、络穴,别走足厥阴肝经。肝胆相表里,肝开窍于目,肝胆之脉又通于目,本穴又主治目疾,使目恢复光明,故名光明。本穴具有疏调肝胆、祛风明目、清利湿热、通络止痛之功。用于治疗一切目疾(目痛、夜盲、视神经萎缩、近视等...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