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
别名: 凉瓜、锦荔枝、癞葡萄、癞瓜。
生物学分类:真核域(Eukarya)、植物界(Plantae)、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葫芦目(Cucurbitales)、葫芦科(Cucurbitaceae)、苦瓜属(Momordica)、苦瓜(M. charantia)
苦瓜味苦,南方人多食为蔬。夏秋间都可吃到苦瓜,用作配茉佐膳,只觉可口,不觉其苦。中国粤人以苦瓜切片,晒乾贮存,作药用,此即治暑天感冒之苦瓜乾也。
用苦瓜做家常菜式,如"凉瓜炒田鸡"、"凉瓜排骨"、"酿凉瓜",皆滋味隽永。但江浙人不懂得品尝,少吃苦瓜。两广、福建盛产苦瓜,外省则每作盆栽欣赏。
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听,粤人又唤做凉瓜。苦瓜形如瘤状突起,又称癞瓜;瓜面起皱纹,似荔枝,遂又称锦荔枝。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心、肝经。
功效:
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止渴消暑,治痈。
临床应用:
1. 用於烦热口渴,中暑等。
烦热口渴:鲜苦瓜 1 个,截断去瓤,切片,水煎服;
中暑:取鲜苦瓜 1 个,截断去瓤,纳入茶叶,再接合,悬挂通风处阴乾,每次 6-9 克,水煎或泡开水代茶饮。
2. 用於痈肿,痢疾。
痈肿:取鲜苦瓜捣烂敷患处;
痢疾:取鲜苦瓜捣汁,开水冲服;或鲜苦瓜一个,捣烂绞汁,开水送服或用苦瓜藤晒乾研成般末,每次 3 克,每隔 6 小时服一次,开水送服。
3. 用于肝热目赤或疼痛。
煎汤或捣汁饮;
或苦瓜乾 15 克,菊花 10 克,水煎服。
4. 用于暑天感冒发热、身痛口苦。
苦瓜乾 15 克,连须葱白 10 克,生姜 6 克,水煎服。
5. 用于胃疼。
苦瓜烧成炭研末,每次 1 克,开水送服,一天 2-3 次。
用量、用法:
6-15 克。煎汤、绞汁服或炒食。
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食之令人吐泻腹痛。
孕妇不宜。
叁考资料:
《滇南本草》: "治丹火毒气,疔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难忍。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
《生生编》: "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
《本草求真》: "除热解烦。"
清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 ”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毒副作用:
现代研究:
苦瓜含苦瓜、5-羟基色胺和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Y-氨基丁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果胶、醣、微量脂肪、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C 等。
苦瓜浆汁或苦爪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苦瓜仁 (籽) 味苦甘,却可「益气壮阳」。此处壮阳,殆指肾火积热,房事一触即泄,得苦瓜仁散其邪热,性事反得平衡而复正常,故能壮阳。若体弱虚寒的阳痿,服之益增其痿矣。
人参叶: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叶。秋季采收,晾干或烘干。
【性状】本品常扎成小把,呈束状或扇状,长12~35cm。掌状复叶带有长柄,暗绿色,3~6枚轮生。小叶通常5八枚,偶有7或9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基部的小叶长2~8cm,宽1~4cm;上部的小叶大小相近,长4~16cm,宽2~7cm,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及刚毛,上表面叶脉生刚毛,下表面叶脉隆起。纸质,易碎。气清香,味微苦而甘。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用法与用量】3~9g。
【注意】不宜与黎芦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丹参:
【科名】唇形科 Labiatae
【别名】血生根、赤参、血参、红根。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面红色。茎高40—80厘米,有长柔毛。叶常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1—3对,卵形或椭圆状卵形,两面有毛。轮伞花序6至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假总状花序,密生腺毛或长柔毛;苞片披针形,花萼紫色,有11条脉纹,长约11毫米,外有腺毛, 2唇形,上唇阔三角形,顶端有。3个聚合小尖头,下唇有2齿,三角形或近半圆形;花冠蓝紫色,长2—2.7厘米,筒内有毛环,上唇镰刀形,下唇短于上唇, 3裂,中间裂片最大;雄蕊着生下唇基部。小坚果黑色,椭圆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
【性状】根茎短粗,顶端有的残留茎基;根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紫棕色,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含丹参酮Ⅰ、ⅡA、ⅡB(tanshinoneⅠ、ⅡA、ⅡB)异丹参酮Ⅰ、ⅡA(isotanshinoneⅠ、ⅡA)、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异隐丹参酮(isocryptotanshin-one)、甲基丹参酮(methyItanshinone)、羟基丹参酮等。
【性味】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肝脾肿大、心绞痛。2007-05-04
别名: 凉瓜、锦荔枝、癞葡萄、癞瓜。
生物学分类:真核域(Eukarya)、植物界(Plantae)、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葫芦目(Cucurbitales)、葫芦科(Cucurbitaceae)、苦瓜属(Momordica)、苦瓜(M. charantia)
苦瓜味苦,南方人多食为蔬。夏秋间都可吃到苦瓜,用作配茉佐膳,只觉可口,不觉其苦。中国粤人以苦瓜切片,晒乾贮存,作药用,此即治暑天感冒之苦瓜乾也。
用苦瓜做家常菜式,如"凉瓜炒田鸡"、"凉瓜排骨"、"酿凉瓜",皆滋味隽永。但江浙人不懂得品尝,少吃苦瓜。两广、福建盛产苦瓜,外省则每作盆栽欣赏。
苦瓜以味得名,苦字不好听,粤人又唤做凉瓜。苦瓜形如瘤状突起,又称癞瓜;瓜面起皱纹,似荔枝,遂又称锦荔枝。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心、肝经。
功效:
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止渴消暑,治痈。
临床应用:
1. 用於烦热口渴,中暑等。
烦热口渴:鲜苦瓜 1 个,截断去瓤,切片,水煎服;
中暑:取鲜苦瓜 1 个,截断去瓤,纳入茶叶,再接合,悬挂通风处阴乾,每次 6-9 克,水煎或泡开水代茶饮。
2. 用於痈肿,痢疾。
痈肿:取鲜苦瓜捣烂敷患处;
痢疾:取鲜苦瓜捣汁,开水冲服;或鲜苦瓜一个,捣烂绞汁,开水送服或用苦瓜藤晒乾研成般末,每次 3 克,每隔 6 小时服一次,开水送服。
3. 用于肝热目赤或疼痛。
煎汤或捣汁饮;
或苦瓜乾 15 克,菊花 10 克,水煎服。
4. 用于暑天感冒发热、身痛口苦。
苦瓜乾 15 克,连须葱白 10 克,生姜 6 克,水煎服。
5. 用于胃疼。
苦瓜烧成炭研末,每次 1 克,开水送服,一天 2-3 次。
用量、用法:
6-15 克。煎汤、绞汁服或炒食。
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食之令人吐泻腹痛。
孕妇不宜。
叁考资料:
《滇南本草》: "治丹火毒气,疔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难忍。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
《生生编》: "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
《本草求真》: "除热解烦。"
清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 ”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毒副作用:
现代研究:
苦瓜含苦瓜、5-羟基色胺和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Y-氨基丁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果胶、醣、微量脂肪、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C 等。
苦瓜浆汁或苦爪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苦瓜仁 (籽) 味苦甘,却可「益气壮阳」。此处壮阳,殆指肾火积热,房事一触即泄,得苦瓜仁散其邪热,性事反得平衡而复正常,故能壮阳。若体弱虚寒的阳痿,服之益增其痿矣。
人参叶: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 的干燥叶。秋季采收,晾干或烘干。
【性状】本品常扎成小把,呈束状或扇状,长12~35cm。掌状复叶带有长柄,暗绿色,3~6枚轮生。小叶通常5八枚,偶有7或9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基部的小叶长2~8cm,宽1~4cm;上部的小叶大小相近,长4~16cm,宽2~7cm,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及刚毛,上表面叶脉生刚毛,下表面叶脉隆起。纸质,易碎。气清香,味微苦而甘。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用法与用量】3~9g。
【注意】不宜与黎芦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丹参:
【科名】唇形科 Labiatae
【别名】血生根、赤参、血参、红根。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面红色。茎高40—80厘米,有长柔毛。叶常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1—3对,卵形或椭圆状卵形,两面有毛。轮伞花序6至多花,组成顶生或腋生假总状花序,密生腺毛或长柔毛;苞片披针形,花萼紫色,有11条脉纹,长约11毫米,外有腺毛, 2唇形,上唇阔三角形,顶端有。3个聚合小尖头,下唇有2齿,三角形或近半圆形;花冠蓝紫色,长2—2.7厘米,筒内有毛环,上唇镰刀形,下唇短于上唇, 3裂,中间裂片最大;雄蕊着生下唇基部。小坚果黑色,椭圆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
【性状】根茎短粗,顶端有的残留茎基;根长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紫棕色,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含丹参酮Ⅰ、ⅡA、ⅡB(tanshinoneⅠ、ⅡA、ⅡB)异丹参酮Ⅰ、ⅡA(isotanshinoneⅠ、ⅡA)、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异隐丹参酮(isocryptotanshin-one)、甲基丹参酮(methyItanshinone)、羟基丹参酮等。
【性味】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肝脾肿大、心绞痛。200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