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

脾经会出现下列病证:脾经功能下降,则症见全身乏力或全身酸痛、胃痛、腹胀、大便稀、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脾气绝则肌肉松软、消瘦萎缩;亢进热证时胁下胀痛、呕吐,足膝关节疼痛、失眠;衰弱寒证时消化不良。胃胀气。上腹部疼痛。呕吐。知圈乏力,胃胀气、上腹部疼痛、呕吐肢倦乏力麻木、嗜睡、皮肤易损伤。

循行部位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禁忌

有文献记载,合按三阴交与合谷,会导致流产,所以孕妇不适宜按摩脾经上的三阴交。

保养脾经的最佳时间

巳时(9:00~11:00)轮脾经值班, 此时拍打刺激脾经,就是对脾最好的保养。2022-06-24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2:16: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答案】:E 本题考查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依据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位的循行规律,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内侧,内踝上八寸以上,太阴经行于前缘,所以足太阴脾经行于下肢内侧前缘。

  •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沿着小腿内侧、大腿内侧前缘上行,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上行,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脉从胃上膈,注心中,交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脉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从心系上肺,下出腋下,循臑内后廉,...

  • 足太阴脾经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从人体脚底沿内侧迂回向上,最终连通腹下部和胸腹部。根据中医理论,足太阴脾经主要负责腹部和下肢的气血运行,涉及到人体的多个器官如脾、胃、肝、肾等的功能。由于现代人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很多人身体免疫力和消化功能下降,而足太...

  • 足太阴脾经在中医中主要负责脾脏的运化功能,它是维持消化和营养转化的重要经络。如果此经脉出现失调,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痛、嗳气、身体沉重无力等症状,以及舌根强痛和下肢内侧肿胀等体征。足太阴脾经主治的范围广泛,包括脾胃病、妇科问题、前阴疾病,以及经脉循行区域的其他病症,如胃痛、呕吐、腹...

  • 足太阴脾经起始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前缘,上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上行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消化功能及食物转化为气血具有重要影响。若脾经出现问题,常见症状...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