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药方介绍

  小柴胡汤,是一种 方剂 ,属 中药 类,源自《伤寒杂病论》。为治少阳病之主方。主要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小柴胡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小柴胡汤功能主治
  和解少阳,兼和胃降逆。(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方解
  本方为和解少阳之主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一旦邪犯少阳,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故往来寒热。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眥,下耳后,入耳中,其支者,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故邪在少阳,经气不利,少阳相火郁而为热,所以日苦,咽干,目眩而胸胁苦满。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舌苦薄白,是邪尚未入里化热之征,脉弦是少阳经气郁而不得疏泄之故。本方之柴胡为少阳专药,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为君药。黄芩寒,善清少阳相火,故为臣配合柴胡,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为佐药为助君臣药攻邪之用。人参、甘草为佐,生姜、大枣为使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既扶正以助祛邪,又实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故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伤寒论》。或治不如法,小柴胡汤证仍在者,服小柴胡汤后,“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未有定处,往来无常,故其见证多少不一,所以《伤寒论》第101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然而,总以寒热往来,苔白脉弦为主。

  化裁此外,若“胸中烦而不呕者”,是热聚于胸而气不逆,可“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18克),开结散热以除烦;“若渴”,是热伤津液,可“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8克)、栝蒌根四两(12克), 清热 生津以解渴;“若腹中痛者”是胆病及肝,肝郁乘牌之故,可“去黄芩,加芍药”,泄木安土以止痛;“若胁下痞硬”,是经气郁而津聚为痰,可“去大枣,加牡蛎(12克)”,化痰软坚以消痞;“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是水气凌心,可”去黄芩,加茯苓(12克),”淡渗去水以定悸;“若不渴,外有微热者,”是兼表邪,可“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取微汗”,解肌发表而不留邪;“若咳者”,是肺寒气逆,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3克)、干姜(3克)”,温肺散寒以止咳。以上皆原书加减法,可供临证时参考。至于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苔白脉弦等小柴胡汤证时,亦可用小柴胡汤加减为治。
  小柴胡汤文献
  方论程应施曰:“方以小柴胡名者,配乎少阳取义,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则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尽之矣。何则?少阳脉循胁肋,在腹背阴阳两歧间,在表之邪欲入里为里气所拒;故寒往而热来,表里相拒,而留于歧分;故胸胁苦满,神识以拒而昏困,故嘿嘿;木受邪则妨土故不欲食;胆为阳木而居清道,为邪所郁,火无从泄,逼炎心分,故心烦;清气郁而为浊,则成痰滞,故喜呕;呕则木火两舒,故喜之也。此则少阳定有之证。其余或之云者,以少阳在人身为游部,凡表里经络之¥,皆能随其虚而见之,不定之邪也。据证皆是太阳经中所有者,特以五六日上见,故属之少阳。半表半里兼而有之,方是小柴胡证。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能开结痰;豁浊气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全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无内向也。至若迫而不呕者,火成燥实而逼胸,故土人参、半夏,加栝萎实。渴者燥已耗液而逼肺,故去半夏,加栝篓根。腹中痛,木气散入土中,胃阳受困,故去黄芩以安土,加芍药以戢木。胁下痞硬者,邪既留则木气实;故去大枣之甘而缓;加牡蛎之咸而¥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土被侵则木气逆,故去黄芩之苦而伐,加茯苓之淡而渗也。不渴身有微热者,半表之寒尚滞于肌,故去人参加枝枝以解之。咳者半表之寒凑于肺,故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芩,恐木寡畏也。总之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也。”(《名医方论》)
  小柴胡汤方剂变化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三钱) 人参(二钱) 黄芩(二钱) 半夏(一钱半) 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治伤寒,寒热如疟,胸膈满痛,小便不利,大便涩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柴胡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焙干)二两半 柴胡(去芦)半斤 人参、甘草(炙)、黄芩各三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温热病,身热恶风,颈项强急,胸满胁痛,呕哕烦渴,寒热往来,身面皆黄,小便不利,大 便秘 硬,或过经未解,或潮热不除;及瘥后劳复,发热疼痛;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 产后 伤风,头痛烦热,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小儿分作二服,量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论》: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 大枣(擘)4枚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用量】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备注】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摘录】《伤寒论》

  《女科切要》卷七:小柴胡汤

  【处方】人参4.5克,花粉6克,黄芩3克,柴胡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功能主治】清热育阴。主邪在少阳,产后阴虚发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女科切要》

  小柴胡汤还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葵花护肝片,其组方来源于 中医 名著《伤寒论》中茵陈蒿汤与小柴胡汤的配伍原理,充分运用小柴胡汤抗肝细胞纤维化的作用,配合五味子等其他 中药材 ,其中五味子乙素可降低肝脏中的羟氨酸含量,说明肝脏中胶原含量减少,纤维化减轻。

  安徽医科大学一项关于“护肝片对纤维化肝组织TGF-β11表达的抑制作用”的临床研究表明,护肝片可减轻肝组织的损伤及其纤维化程度,它可能在蛋白及mRNA双重水平上抑制TGF-β1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细胞纤维化的作用。2022-05-31
mcxzy 阅读 46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3:53: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中医认为少阳病是半表半里证,意思就是病邪在表里之间,因为和正气相搏,因此常常出现寒热往来,也就是忽冷忽热的症状。感冒发热的情况时,小柴胡汤可以退热。柴胡善退热解郁,黄芩能镇静除烦,又可以发挥疏肝理气,用来退烧,和解表里。感冒初期流清鼻涕时吃,也会有效,...

  • 小柴胡汤是中医传统名方,由柴胡、人参、甘草、半夏、黄芩、生姜、大枣七味中药组成。它虽由简单药材构成,却兼具和解少阳及益气扶正的功效,是治疗伤寒少阳证的重要方剂。感冒治疗的广泛适用性 小柴胡汤因其和解少阳的功效,被广泛用于伤寒少阳感冒的治疗。对于少阳感冒的典型症状,如发热与恶寒交替、胸胁...

  • 《小柴胡汤》是中医学中的经典方剂之一,它由柴胡24克、党参12克、姜半夏12克、炙甘草15克、黄芩15克、生姜5片和大枣5枚组成。其独特之处在于用人参替换为党参,使得药方更适合于一般人群使用。此方的功效在于和解少阳,适用于伤寒少阳症等病症。具体来说,它可以用于治疗寒热交替的感冒,帮助缓解因外感...

  • 小柴胡汤是中药方剂中最常用的一种放了,它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和解少阳的最常用药方。小柴胡汤的配方 小柴胡的配方中君药是柴胡,其配方量是30g,其次是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各9g,大枣4枚,洗净混合煎汤取用即可。小柴胡汤的功效和作用 小柴胡汤的主要功效就是和解少阳,所以...

  • 上七味,斗猜帆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2. 治邪入经络,体瘦肌热,推陈致新;解利伤寒、时疾,中暍伏暑:柴胡四两(洗,去苗),甘草一两(炙)。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同煎至八分,食后热服。(《本草方》柴胡散)3....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