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养生:五脏六腑,和气流通,脏腑关系90的人都不明白

爱养生的人,没有不知道《黄帝内经》的,作为中医养生最早的典籍,黄帝内经里面很多养生理论,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基础,很多养生方法,都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察阴阳平衡,顺五行生克,御邪淫外气,得健康长寿!

中医养生调理,从来都不是哪里有问题看哪里,而是把人看做一个整体,局部的问题从整体观之,所以解决问题也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以前听一个老中医说:疾病就像孩子,是从身体里一点一点慢慢长大的,是你自己种下了这个因,然后才会有这个果。

而养生之道,其主要原则就是顺其自然,一个顺遂,一个平衡。顺自然而平阴阳,方为养生保命之道!

身体内各个地方,往往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善有序的整体,就像一个国家的治理,国君有国君的责任,臣民有臣民的责任,只有大家互相配合,国家才能安定和平!

01

五脏六腑,哪五脏?哪六腑?

《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心为君主之官,肝为将军之官。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其文里面所说的十二官,就是我们今日常说的五脏六腑再加一个膻中!

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从形态上来看,五脏属于实质性器官,从功能上来看,五脏主要是生化和储藏气血、津液、精气这种精微物质,主持复杂的生命活动。

六腑者: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从形态上来看,六腑属于管腔型器官,从功能上来看,六腑主要是起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的作用。

中医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这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脏象学说。脏象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的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以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02

五脏六腑的关系和职责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翻译过来就是:

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由此而出。

肺,是相傅之官,犹如相傅辅佐着君主,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

肝,主怒,像将军一样的勇武,称为将军之官,谋略由此而出。

膻中,维护着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志的喜乐,靠它传布出来。

脾和胃司饮食的受纳和布化,是仓廪之官,无味的阴阳靠它们的作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运输。

大肠是传导之官,它能传送食物的糟粕,使其变化为粪便排除体外。

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进一步分化清浊。

肾,是作强之官,它能够使人发挥强力而产生各种伎巧。

三焦,是决渎之官,它能够通行水道。

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过气化作用,方能排除尿液。

养生并不是乱养,而是有方法,有技术的养生,而任何养生,都不是盲目的!

就像盲人按摩,其实就是通过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

因此,我们也只有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在养生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

03

如何根据其功能进行养生?

人体五脏六腑相互协调作用,虽有分工,但所有工作必须紧密联系,共同促进,才能正常运转。

因此,君主(心)要明智顺达,其他个脏腑安定正常,如此养生,才能健康长寿。

君主(心)如果不明智顺达,包括其本身在内的所有器官都要发生危险,各个部分发挥正常作用的途径闭塞不通,身体就会受到严重伤害。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黄帝内经对“心”这一器官的看重。而在中医里面,五脏六腑也不仅仅是一个器官,而是一个组成部分,人体是一个世界,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人”,所有人协调发展,世界安定!

心在中医里,就是思想一词在生活里,一个人的思想通达,恰如中医说的君主明智顺达!

所以,养生应是上养内心,使内心通达顺畅,下养每个部位,使每个部位正常运行!2022-07-04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4:33: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这段话是出自《黄帝内经》的原文。意思是: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这是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应用到五脏六腑的气和血的运行和功能活动中。其中,“五脏受气于其所生”指的是五脏所受的病气,来源于它所生的脏,比如肝木受病气,病气来源于心火,因为肝木是...

  • 脾的运化功能旺盛,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滋养五脏六腑。 如果脾运化失常,就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身体瘦弱。所以中医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湿。每天都要喝水,饮料,喝下去后,人体吸收营养物质,那么产生的多余水液靠脾来运化,脾转输到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

  •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人体内的器官被分为五脏和六腑。其中,“脏”是指实体且具有结构的器官,主要包括心、肝、脾、肺和肾这五脏。六腑则是指空腔器官,如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这些器官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它们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五脏与六腑在中医中有着不同的属...

  •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这本书,巧妙地将中医养生传统与现代人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解析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着快节奏生活、环境污染、饮食不均衡等众多问题,本书以五脏六腑为核心,从实际身体状况出发,对现代生活进行深度剖析。五脏六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 《黄帝内经》中"其生五,其气三"的意思是:阴阳之道,化生出木、火、土、金、水五行,体现为天、地、人三气。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