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药综述
  凡以通行血脉、消散淤血为主要作用的中药材,称活血化瘀药。多属辛散温通之品。具有疏通血脉、活血化瘀,破血消症、调经止痛、散疼消肿、化瘀止血等功效,主要治疗血瘀证。
  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主归肝心经,入血分。善于走散通行,而有通利血脉、消散瘀血的作用,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止痛、调经、破血消症、疗伤消肿、活血消痈等作用。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
  活血化瘀药物主治范围很广,适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各种病证,如瘀阻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痹痛等。
   一、活血止痛药
  本类药物大多具辛行,辛散之性,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痹痛及跌打损伤瘀痛等。亦可用于其他瘀血证。主要功效是养血和血脉。
  活血止痛药各有其特点,在应用时应根据疼痛的不同部位和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配伍。如肝郁血瘀者,选兼理气疏肝之品,并配其他疏肝理气药。外伤科痈肿伤痛,选兼消肿者,并配活血疗伤,活血消痈之品。妇女经产诸痛,配养血活血调经之品。
  配伍:肝郁血瘀+疏肝理气药(川芎、郁金)
  外伤+活血疗伤药(乳香、没药)
  妇女经、产疼痛+活血调经药(姜黄、丹参)
  1、川芎: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主治:(1)用治心脉瘀阻,胸痹绞痛。
  (2)肝经气滞血瘀,胸胁胀痛或刺痛。
  (3)妇女月经调,痛经闭经或产后瘀阻腹痛。
  (4)疮痈肿痛。
  (5)风寒痹证,头痛,关节疼痛。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2、姜黄:
  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活血行气,通经止痛,驱风疗痹。
  主治:(1)气滞血瘀引起的胸胁刺痛,心腹疼痛,痛经、闭经及外伤瘀肿作痛等证。
  (2)适于风湿痹痛,尤以风湿肩臂痛为优。
  (3)外用可治疮痈肿痛。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3、乳香:
  辛苦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主治:(1)可治风湿痹证,血分瘀滞,心腹诸痛,外伤瘀肿作痛。
  (2)妇女血瘀,闭经,痛经。
  (3)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或疮疡溃破,久不收口。以及瘰疬、痰核坚硬不消者。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4、没药:
  苦辛平,归心肝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功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主治:(1)胸腹瘀痛。痛经。经闭。
  (2)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
  (3)目赤肿痛。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5、郁金:
  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能: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开窍,凉血止血,利胆退黄。
  主治:(1)气滞血瘀引起的胸胁刺痛、痛经、闭经、症瘕痞块及肝脾肿大等证。
  (2)温热病,高热谵语,湿温浊邪蔽窍,神志不清,痰蒙心窍,痰热癫狂。
  (3)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尿血及崩漏、倒经等证。
  (4)湿热黄疸、胆道结石等。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6、五灵脂:
  苦咸甘温,归肝经。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功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主治:(1)血分瘀滞引起的妇女痛经、胸痹心痛、脘腹刺痛等证。
  (2)适于出血而内有瘀滞的病证,如少腹刺痛、妇女崩漏经多之证。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7、延胡索:
  辛苦温,归肝肺脾心包。
  功能:活血散瘀、利气止痛。
  主治:(1)淤血阻滞,胸痹绞痛,胃脘刺痛不可忍,属淤血内滞者。
  (2)气滞血瘀,妇女痛经。
  (3)肝经气滞血瘀,胸胁胀满疼痛。
  (4)治寒滞肝脉,风寒痹证,跌打伤痛等证。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8、银杏叶。
  甘涩性平,小毒,归心肺脾经。
  功能:活血养心,敛肺涩肠。
  主治:(1)胸痹心痛。喘咳痰嗽。
  (2)泄泻痢疾。白带。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9、赤芍:
  苦微寒,肝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1)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2)闭经。痛经。崩带淋浊。
  (3)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10、蒲黄:
  味甘微辛,性平,归肝心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1)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2)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
  (3)重舌。口疮。阴下湿痒。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药物功效比较:
  1、川芎、郁金
  均能活血化瘀、行气解郁:可治血瘀气滞诸证。
  川芎活血化瘀力强,温通血脉(温)。
  寒凝血瘀=川芎+当归——温经汤。产后恶露不行=川芎+当归+桃仁——生化汤。肝郁气滞=川芎+柴胡+白芍+香
  附——柴胡疏肝饮。心脉郁阻=川芎+丹皮+桂枝+檀香。跌打损伤=川芎+三七+乳香+没药。
  郁金行气解郁力强。清心凉血(寒)肝郁气滞血瘀,肝郁化火妄行常+木香:
  2、姜黄、郁金
  姜黄与郁金为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证。
  姜黄用其根茎,辛温行散,祛瘀力强,温通经络,用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为佳,且可用于治疗风湿痛。
  郁金用块茎,苦寒降泄,行气力强,且凉血,以治血热淤滞之证为宜,又能利胆退黄,清心解郁而用于湿热
  黄疸,热病神昏等证。
  3、延胡索、姜黄
  均能活血行气止痛,可治气滞血瘀的各种疼痛。
  延胡索(元胡)效力佳,一身疼痛皆治。心痛、胃痛、肝郁胁痛、妇女产后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姜黄通经止痛:长于行肢臂而行臂痛。治牙痛=姜黄+白芷+细辛
  4、川芎、丹参
  均能活血化瘀,活血调经。用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
  川芎性味辛温,兼行气、祛风止痛之功,为“血中气药”,能治一切气血瘀滞之证,又能“上行头目”,无
  论风寒、风热、风湿诸外风头痛,以及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
  丹参性味苦性微寒,能凉血消痈、安神。适宜于血瘀有热者。对疮疡痈肿及热病烦躁昏迷、杂病心悸失眠之
  证亦常使用丹参。
  5、乳香、没药
  均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主治外伤科跌打损伤、疮疡痈肿及瘀滞心腹诸痛,常相须而用。其治疮疡痈肿,
  肿毒初起配清热解毒药同用,起消肿止痛之功。后期破溃久不收口,可起生肌敛疮之功。活血作用大致与桃
  仁、红花相仿。
  乳香偏于行气、伸筋。
  没药偏于散血化瘀。
  缺点为味难服,胃肠功能弱者慎用或减量使用。
  6、蒲黄、五灵脂
  均为活血化瘀药。
  蒲黄生用活血化瘀作用比五灵脂强。五灵脂又分为糖灵脂和米灵脂,以前者为好。二药合用作用加强,与
  桃仁、红花作用相似,但特点为尚有理气止痛功能,对瘀血疼痛明显者用之较好。
   二、活血调经药
  本类药物具有活血祛瘀之功,又善调畅血脉而调经。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之证。亦可用于瘀血痛证、症瘕以及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调畅,经有定时,经行调畅。故在使用活血调经药时,常配伍疏肝理气之品。
  1、丹参:
  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能: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清心除烦。
  主治:(1)血滞诸痛,妇女月经不调、痛经。淤血阻滞胸痹。肝郁血滞胁痛及外伤瘀肿疼痛。
  (2)热痹,关节红肿疼痛,热毒疮疖及乳痈肿痛。
  (3)适于血热及痈疮,热入营血,高热谵语,烦躁不安,舌绛发斑等。
  (4)心悸怔忡,烦热失眠。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2、红花:
  辛温,归心肝经。
  功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主治:(1)妇女血瘀引起的闭经、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及症瘕积聚等证。
  (2)淤血所致之头痛,胸痛,脘腹痛及风湿痹证,关节疼痛。
  (3)外伤瘀肿作痛、疮痈肿痛及血分瘀热、斑疹暗紫等。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3、桃仁:
  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功能:活血化瘀,润肠通便。
  主治:(1)妇女血分瘀滞所致之闭经、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症瘕及外伤瘀肿作痛等证。
  (2)肠痈腹痛。每与清热凉血解毒药配伍应用。
  (3)主治津伤肠燥,大便秘结。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4、牛膝:
  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功能:活血通经,补益肝肾,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主治:(1)妇女血分瘀滞,痛经、闭经,产后瘀阻腹痛,及难产胞衣不下等证。
  (2)善治血热上逆,引起的吐血,鼻衄。虚火上炎所致之口舌生疮,咽肿牙痛。以及肝肾阴虚,肝阳上
  亢,眩晕头痛。
  (3)用于湿热下注,热林、血淋。以及湿热痹证。
  (4)可用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等。
  川牛膝长于活血通经,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土牛膝长于清热利咽,活血通淋,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川牛膝
  中药分类——活血化瘀药
  怀牛膝
2022-06-20
mcxzy 阅读 43 次 更新于 2024-09-20 06:31: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