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阻中焦!

临床上湿阻中焦得患者比较多见,湿阻中焦主要是身体久居潮湿环境,脾虚生湿或者是先天脾胃功能虚弱,感受湿邪,从寒而化而导致的体内湿气过重,当身体出现湿阻中焦证时,身体会表现为重、闷、呆、腻的表现特点,重为肢体困重;闷为脘腹痞满、胀闷;呆指饮食乏味呆滞;腻指口粘、苔腻,就是自己口中有黏腻不适的表现,口淡无味或者有甜味,一般不会产生口渴的表现,口渴较轻或口苦者。但口渴也不欲饮,饮而也不欲咽的症状,舌苔腻,白腻、黄腻或者是红白相间的舌苔表现情况,脉象以濡脉为主。

中医辨证为中焦湿阻。

治法:补脾益气,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治疗:以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

半夏泻心汤具有清热除痞、健运脾胃,本方由半夏、黄芩、黄连、党参、大枣、甘草、干姜组成,其中半夏具有降气除痞兼化痰健脾的作用,黄芩、黄连清上热,同时黄连还有除痞的作用,党参、大枣、甘草、干姜健运脾胃,以治疗下寒。

平胃散以苍术起到燥湿健脾的作用,厚朴可以除湿散满,陈皮可以理气化痰,甘草、生姜和大枣可以调和脾胃。

二陈汤以陈皮健脾调中,甘草益气、补中补虚、解毒,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茯苓能够健脾化湿、安神,四药相配伍,起到健脾益气、和中的作用。

二陈汤是益气健脾、化痰利湿

方以: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清热利湿,平胃散:燥湿健脾,二陈汤:健脾益气,化痰利湿,诸方合用,清热利湿,健脾益气,燥湿和胃,使脾胃得健,湿浊得化,湿去病安。

#快问中医超能团## 健康 守护者#2022-05-17
mcxzy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7:37: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湿阻中焦的治疗通常采用辛开苦降的治法。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湿热或寒湿的不同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方剂。对于湿热情况,三仁汤和藿朴夏苓汤是常用的选择,这两种方剂能够开上、畅中、渗下,有效地清除体内湿热。而针对寒湿的情况,则可以考虑使用干姜、半夏和陈皮,这些药材能够温中散寒,帮助缓解寒湿引起...

  • 在中医理论中,湿阻中焦是常见的一种病症,通常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针对不同类型的湿阻,中成药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寒湿引起的症状,常用的中成药是藿香正气。这种药物具有温中散寒、化湿解表的功效,能够帮助改善寒湿引起的不适。如果患者同时伴有食积的症状,可以考虑加入保和丸。

  • 湿阻中焦是指湿邪阻滞中焦,影响气机升降,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湿阻中焦,除了日常的生活调理,如避免潮湿环境、饮食调理等,中成药也是一种便捷的选择。1. 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具有燥湿和胃的作用。它主要用于治疗因湿阻中焦引起的胃脘满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2. 参...

  • 湿阻中焦的经典方是四君子汤、藿香正气散、平胃散等药物,需要到医院中医科检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辨证方法来做身体调理。1、四君子汤:含有人参、甘草、白术等药物成分,能达到益气和健脾效果装饰缓解脾胃气虚症。2、藿香正气散:包含大腹皮、半夏、厚朴等药物成分,能起到散寒化湿作用,能治疗恶寒发热...

  • 湿阻中焦 ,病证名。中焦指脾胃。即湿邪阻滞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症见头重、怠倦、脘闷、腹胀、纳呆、口粘渴、喜热饮、小便短赤,舌苔厚白或腻,脉缓等。治宜健脾利湿。 中医所谓的湿盛中满是指由于脾胃位于中焦,所以一旦脾胃虚弱,则中气不足,消化运作之力不足,导致胃中湿邪过于强盛,以致出现...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