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是”穴的由来是什么?

有一患严重腿病的病人,吃了几天孙思邈开的汤药并没见效。配合吃汤药,孙思邈又加上针灸,扎了几天的针还是不见效。腿仍疼痛难受。孙思邈面对病情未见好转的病人,想着这些吃的药和扎针所取的穴位在典籍上,都是有记载的,依此治病为何不见疗效?是否还有没被发现的治腿痛的新穴位?孙思邈一面想一面在患者腿上轻轻地掐。掐一处就问一问:是不是这儿疼?掐着掐着突然病人高声地喊起来:“阿唷”。孙思邈加重掐又急忙问:“是不是这儿?”病人说:“阿——是这儿!”孙思邈就在此处扎了一针。说来也怪,病人的腿居然不痛了。
扎这一针的穴位,任何书上都没记载。要记下这穴位就得先给它起个名。孙思邈想着刚才的情景:病人“阿——是”地说是这儿,就把这个穴位叫“阿是”穴。在阿是穴上扎针医疗,已被千余年来无数用针灸治病的医生所肯定。
2020-01-01
mcxzy 阅读 38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3:07: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阿是穴定义为无固定名称、部位、数目和治病功能的点。患处、痛点、病理反应点即为该穴,哪里有病就在哪里治疗。《素问》王冰注释:"不求穴俞,而直取居邪之处,此类皆阿是穴也"。在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中描述了阿是之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

  • 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 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借验,故云阿是穴也。”也就是说,用针之时未必一定要扎在穴位上。若有效的话,扎在合适的地方,如果能够达到效果的话就可以。这些特殊的痛点就称之为“阿是穴”。

  • “阿是”之名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因其没有固定的部位,故《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称“不定穴”,《医学纲目》称“天应穴”。其名虽异,意义则同。这种取穴法,出...

  • 阿是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是中医中一类特殊的穴位。这类穴位随病症变化而定,多位于病变附近,亦可在较远位置,没有固定位置与名称。主要取穴依据是患者按压时感到的疼痛、酸、麻、胀等感觉及皮肤变化,以此确定穴位。临床上,医生会根据病人按压时的反应来临时认定穴位。中医理论中,阿是穴...

  • “阿——是这儿!”孙思邈就在此处扎了一针。说来也怪,病人的腿居然不痛了。扎这一针的穴位,任何书上都没记载。要记下这穴位就得先给它起个名。孙思邈想着刚才的情景:病人“阿——是”地说是这儿,就把这个穴位叫“阿是”穴。在阿是穴上扎针医疗,已被千余年来无数用针灸治病的医生所肯定。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